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民政领域每一张温暖人心的民生成绩单,都是对社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有力支撑。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2022年,在龙华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龙华区民政局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全面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不断推动幼有善育、老有颐养、弱有众扶等取得新进展,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更有温度、更加厚实的“民生答卷”,在全面打造“数字龙华、都市核心”中彰显了民政新担当。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近期,为积极应对寒冷天气,龙华区民政局启动“寒冬送温暖”行动,组织多支救助队伍走上龙华街头,对地下通道、桥梁涵洞、在建工地、废弃房屋、车站等流浪乞讨人员可能露宿区域展开“拉网式”巡查救助。
今年来,龙华民政与城管、公安、各街道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常态化开展流浪乞讨人员巡查救助工作,同时不断拓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渠道,利用大数据、DNA采样、人像采集等手段,动员社会组织力量参与,加大身份查询力度,实现对滞留人员DNA比对和人脸识别100%覆盖;帮助滞留人员补办身份证、购票返乡,尽最大力度减少长期滞留人员。据统计,一年来,龙华民政联合各部门累计出动救助工作人员25868人次,救助困难群众3677人次,其中协助购票返乡83人次,成功为长期滞留患精神疾病流浪乞讨人员寻亲并护送回归家庭5人次,提供临时庇护服务133人次,累计发放救助物资3650人次。
按照市、区相关文件要求,区民政局扎实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兜牢民生事业保障网。临时救助方面,龙华区今年累计发放71笔临时救助金,救助164人次,共发放救助金42.9万元。针对辖区困难家庭中“六类人员”,及时做好困难家庭中特殊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形成特殊群体“救治、落户、救助、帮扶、保护”机制。针对龙华区现有低保户、低保边缘、特困对象、特困供养人员等,为扎实做好困难群众救助保障工作,龙华区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申请各项救助待遇,分类救助,今年累计发放各项救助补助资金560.38万元。
慈善救助方面,龙华区制定了助医、助学、特殊个案三大慈善救助办法,打通“区-街道-社区”三级救助渠道,三项救助共为全区90人次困难居民发放救助金73万余元;通过“暖心启航”慈善公益项目救助360人,其中,聚善加油站发放物资231份,发放临时救助金129人次,资助金额总计30.68万元。
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 以民生温度提升幸福指数
“幼有善育,老有颐养”是民生七优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龙华区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关心关爱老年人晚年生活、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推动智慧服务体系建设及医养结合模式,将暖心服务渗透到各项工作中,不断织牢织密“一老一小”社会保障和安全服务网。
龙华区长者食堂
“爷爷您坐在这儿,我先帮您量个血压,等会做完体检可以去练书法,中午也可以到楼上用餐。”这是位于民治街道的长者服务中心,里面建设有评估室、舞蹈室、书画室、日间照料区、就诊室及就餐区等区域,功能齐全,服务丰富多样,能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像这样的街道长者服务中心目前在龙华区已建有6个。龙华区还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社区股份公司等存量物业,设置社区长者服务站(点)共84个,社区养老覆盖率100%,打造“家门口”的养老服务圈。
据了解,目前龙华区已累计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办理颐年卡74544张,其中享受高龄津贴老年人(6668名)办卡率达到98%以上,发放金额1808.37万元。区民政局在持续加大养老服务供给力度、加快区颐养院项目等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利用5G、AI、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场所、老年人家庭探索智能颐养深度应用场景,优化养老服务智能化手段,加快推动养老服务从传统方式向智能化方式的转变。
除了照顾好“老”,龙华区还把关爱“小”作为提升幸福指数的重要民生工程。
龙华有252万常住人口,未成年人占比达13.8%。作为未成年保护工作的牵头抓总单位,龙华区民政局全力推进“助孤+助残+助困+助学+助医”的分类保障机制,通过链接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慈善力量为困境未成年人提供医疗救助和教育资助;针对辖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龙华区累计发放基本生活补贴52.81万元,发放少儿康复救助资金1365.77万元。为打造全体系保障格局,龙华组建以“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儿童社工+社区网格员”为主体的基层儿童工作队伍,提升基层未保工作队伍专业性和个案处置时效性,同时推进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实现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全覆盖。
摸准需求 贴心服务 推进残障服务事业稳步发展
今年来,龙华区为兜牢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落实特困救助办法,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累计1431万余元;实施残疾少年儿童抢救性康复,为残疾群体发放就业补贴、稳岗补贴等,有力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
龙华区残联系统“人才森林”培育计划
为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龙华区拓展残疾人多元创业就业模式,打造残障者就业创业基地(IC爱创空间);实施残障者人才森林计划,强化残疾人事业人才培养、科技应用、信息化、智能化等基础保障条件,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满足残疾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发展需要,该计划首批共筛选了60人作为培育对象。为促进龙华区残障者家庭援助计划项目提质增效,龙华区为46户残疾人家庭开展居家无障碍改造服务,切实解决残疾人居家障碍问题;关注残疾人及家庭心理健康,制定残疾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方案,提升职康中心及康复机构的心理咨询室建设水平。
接下来,龙华区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养老服务方面,加快街道示范型长者服务中心建设,夯实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基础,深化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社会救助方面,严格落实各项救助政策,精准摸排,分类施救,确保不发生冲击道德底线的事件。未成年人保护方面,推动区未保专项基金实体化运作,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事前预防、事中干预、事后修复”等工作机制,打造儿童友好城区。慈善帮扶方面,深入推进“慈善救助”“暖心启航”“爱心篮”项目,开发拓展多元化品牌项目,形成分层分类、灵活多样,与政策救助有力互补的慈善帮扶格局,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慈善事业。残疾人服务方面,启动IC爱创空间二期建设工作,力争打造集党建、康复、科研、交流等产学研为一体的“粤港澳大湾区奋斗青年融合发展中心”,推进第二批无障碍城区试点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残障者人才培育服务,营造“弱有众扶”的良好氛围。
编辑 曾锐 审读 杨茜雅 二审 柳春晓 三审 洪鹏辉
读特热榜
1中共中央决定:王伟中同志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委员、常委、书记
2广东省委决定:孟凡利同志任省政府党组书记
310月1日零点上高速,不如清晨4点!高德扫街榜重要提醒
4读特早知道|二十届四中全会时间定了;深圳假期灯光表演最新安排来了;郑钦文因伤退出中网
5《纽约时报》报道深圳华强北“代送外卖”:深圳创业精神又一例证
6A股开盘 | 三大指数集体高开,有色金属板块领涨
7“堪比春运!”第一批出发的人已经堵路上了,多路段飘红!推荐出深路线→
8国庆不用任意门!深圳这份时空漫游List,带你一秒穿越!
9海军戚继光舰、沂蒙山舰9月30日到港组织舰艇开放活动
10国庆中秋在深圳比心!这样告白能上读特开屏,还有专属深圳礼物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小聚
00:55
“暖医宝安 宝安中医药养生游园会(秋收篇)暨传统养生功法进万家”活动举行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9月29日,“暖医宝安 宝安中医药养生游园会(秋收篇)暨传统养生功法进万家”活动在深圳市宝安区新桥街道市民广场举行, 该系列活动是宝安区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的文化品牌,也是2025年宝安区卫生健康10大便民行动之一,以“岐黄有术 健康有我”为核心理念,以“时令养生”为主题,将专业的中医药知识转化为可玩、可学、可带走的趣味体验。#读特小记者#
库坑社区“家园共建 友邻有爱”亲邻共治项目圆满落幕, 居民共享暖心服务 (通讯员:刘子达)近日,库坑社区民生微实事项目—“家园共建 友邻有爱”— 亲邻共治实践项目顺利完成全部活动。项目聚焦 “住有宜居”,通过 12 场特色活动,直接服务社区居民 248 人次,有效拉近邻里距离,丰富居民文化生活,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 项目围绕居民实际需求设计四大核心内容:志愿者培训拓展活动组建起社区志愿队伍,通过专业培训,为社区服务注入新力量;志愿者应急急救培训教授心肺复苏、外伤包扎等实用技能,提升社区应急保障能力;10 场 “邻相聚,趣味浓” 微课堂覆盖全年龄段,青少年手工、亲子绘本共读、长者健康讲座、端午包粽、中秋做月饼等活动,让不同群体在互动中增进感情;社区日常服务则持续收集民意、宣传政策,打通服务群众 “最后一公里”。 居民纷纷表示,活动不仅丰富了生活,更让大家从 “陌生人” 变成 “邻里友”。下一步,库坑社区将总结项目经验,继续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推动更多惠民项目落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社区新格局。
梅林街道翰岭社区成功举办民族团结中秋邻里节 9月27日,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街道翰岭社区文化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场由梅林街道指导,翰岭社区居民委员会主办的民生微实事项目—"石榴抱月圆 翰岭融情暖"民族团结中秋邻里节活动在这里温情上演。作为梅林街道百千万工程——籽籽同心·幸福翰岭系列活动的一环,活动通过文艺展演、文化体验、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将民族团结教育与中秋传统文化深度融合,为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活动伊始,主持人介绍完活动情况与到场领导后,翰岭社区第一书记肖秋成发表致辞并宣布活动开始。 活动在社区老年协会带来的欢腾热烈的腰鼓表演中正式开始,铿锵的鼓点敲出了各族儿女对祖国的深情祝福。随后,新疆舞《绽放》将民族团结之花的绽放舞出别样风采;电吹管与葫芦丝合奏的红歌联奏,以悠扬的旋律唤起红色记忆,展现各族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决心;一首儿童合唱唱出祖国未来花朵们蓬勃向上的精气神;交谊舞《北风吹》与典雅端庄的羌族民族服饰走秀展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感人至深的诗朗诵《翰岭邻里情》表演后,一首大合唱《共和国之恋》为演出完美收尾。八个各具特色的节目,生动诠释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民族团结理念与社区各族人民的家族国情怀。 活动现场设置的民族文化体验区吸引了众多居民驻足参与,大人小孩一起动手制作民族侗鼓和中秋灯笼,在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乐趣的同时,深刻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看着自己制作的作品,收获感满满。 互动游戏区更是人气爆棚,民民们纷纷在“民族团结宣言墙”上留下自己的“宣言”,投壶和月饼套圈等互动游戏区也欢声笑语不断。居民们通过趣味游戏不仅收获了欢乐,更增进了邻里情谊。活动中,不同民族的居民携手参与游戏,互相加油鼓劲,生动展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团结浓厚氛围。 此次活动是社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举措,通过将传统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