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派出所的工作向来不讲淡季旺季,警情的到来也不分时间段,“警铃一响快出警,走街串巷访民情”成为基层派出所每天都要面对的日常。近年来,深圳公安发扬“枫桥经验”,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秉持“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目标,紧盯矛盾纠纷化解,着力构建和谐社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再上新水平。本期《特区卫士》走近社区民警,讲述他们在处理“小矛盾”“小警情”过程中蕴含的“大民生”情怀。敬请关注。
今年10月31日,已经快晚上12点了,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水径派出所社区民警林国燔接到社区一名女士的求助称,自己的儿子被丈夫打了。林国燔敲门进去,只见夫妻俩正在吵架,孩子则一边哭着,一边写作业。对于这样的家庭纠纷,林国燔说,自己在这么多年的工作中练就了一双“铁脚板”和一张“婆婆嘴”息纷止争。
来到当事人家里,林国燔首先便是安抚夫妻俩的情绪,再听他们说出事情原委。原来,刘女士和丈夫罗先生的教育理念不一致。当天已是深夜,上小学四年级的小罗仍然不愿写作业,被态度强硬的父亲打了一巴掌。刘女士心疼孩子,就和丈夫吵了起来。
“教育小孩,夫妻俩要配合好,建议你不要在你老公教育小孩的时候,你还宠着他,这样可能还会对教育起到反作用……”林国燔采用“话聊术”和夫妇俩聊了好一会儿,刘女士情绪又变得激动起来,说:“不是一次两次了!”
见妻子情绪激动,罗先生的脾气也更冲了,大声对妻子说:“你啥都不要说了,这点小事你干嘛报警?我们明天就去离婚!”林国燔没有让矛盾升级,他和一名队员把夫妻双方拉开,分开面谈。有时候觉得谈得差不多了,林国燔又拉拢夫妻俩一起聊:“你们夫妻俩的目的都是为小孩好,只是方式不一样,但两人的方式都不对。”
在劝说夫妻俩时,林国燔不放心小罗,又开导小罗:“首先你要想一下为什么老爸会打你,因为你做作业不认真嘛。”林国燔和队员你一言我一语,在罗先生家坐了一个多小时,拉着一家三口分别开导,终于帮助他们和好,一直忙到次日凌晨1点才离开。
“‘话聊’时,要抓住当事人的共情点,才能‘治疗’矛盾纠纷。吵架通常双方都有错,慢慢分析道理,他们可能就慢慢接受了。”1995年从警的林国燔是深圳公安的第一批巡警,自2002年起一直扎根在小小社区中,和各类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打了快20年交道,有丰富的社区工作经验。他这张“婆婆嘴”念的是居民的烦心事、忧心事,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他说:“作为社区民警,我们就是为群众服务的,群众有困难,我们就要去帮,要去做。”
今年10月,租住在翠隆花园的张先生,因为小孩被房东家的狗咬伤而引发纠纷。然而,在多人指认的情况下,房东仍不承认是自家的狗咬的,更不愿给张先生补贴医药费。社区工作站多次调解无果后,张先生找到了经常在辖区走访、巡逻的林国燔,希望他出面帮忙调解。这时,林国燔又发挥“婆婆嘴”的作用,上门劝说:“很多人都看到你的狗在楼梯口把人家小孩咬了,何况张先生还要跟你交租房,大家平常都楼上楼下住在一起,不要因为这种小事闹翻脸。”林国燔和房东聊了半天,房东终于答应赔偿1000元,用于孩子打狂犬疫苗。
就在林国燔回忆这些点滴小事时,队员詹俊健跑来办公室,急匆匆地对他说:“万科麓城有个男士说,昨天晚上他和他老婆吵架,他现在人在福田,叫我们打电话给他老婆说一下,保证下次不要再打他。”原来,这名女子的电话一直打不通。林国燔又起身,接着处理这对夫妻的纠纷,上门寻找这名女子去了。
(原标题《特区卫士丨林国燔:“铁脚板”走出平安,“婆婆嘴”化解纠纷》)
见习编辑 葛墨含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