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9月8日下午,由佛山市南海区驻渔涝镇工作队牵头实施的“千亩水稻辣椒轮作种植基地”正式建成投产。该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一期流转土地1100亩,可解决1000多名当地群众就业需求。
启动仪式上,与会人员在水稻辣椒轮作种植基地实地考察,有关领导为基地揭牌。随后与会人员到项目实施方肇庆市永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现场参观,并为乡村振兴车间揭牌。
据介绍,千亩水稻辣椒轮作种植基地项目采取“公司+基地”的产业经营模式,以该镇的前进村、袁村村、渔涝社区为基础,打造高标准、现代化绿色丝苗米、辣椒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并在当地示范推广,发挥联农带农益农优势,以此增加村集体和农户经济收入。
封开县渔涝镇千亩水稻辣椒种植轮作基地。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摄
“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建有2座面积300多平方米的冷库用于存储鲜辣椒,并计划在3年内流转土地3000亩,一期已经流转土地1100亩,将为当地创造2000万元以上的经济收益。”项目实施方肇庆市永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莫美英告诉记者,平时基地固定聘用当地的100名村民负责管理维护,采摘辣椒时节则需要聘用1000多名村民,工资按照每人每天80元的标准计算,仅此一项就为这些村民平均每年增加1.5万元的经济收入。
在辣椒的销售渠道方面,记者了解到,肇庆市永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母公司是一家市级龙头企业,目前在云浮市种植了优质水稻、辣椒1.2万亩,产品固定销往北京、上海、湖南、四川、重庆、江西以及珠三角的广州、深圳等地,市场前景广阔、销售渠道畅通。
“为了帮助前进村、袁村村、渔涝社区等3个村委(社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项目方承诺产出的辣椒每公斤提取0.2元交由提供土地的村委会。”莫美英告诉记者,此外,项目方还按照每年每亩100元的标准向提供土地的村委会缴纳管理费,这些收入都将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千亩水稻辣椒轮作种植基地。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摄
“粗略估算,仅此两项就将为上述3个村委(社区)平均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南海区驻渔涝镇工作队队长崔现忠说,在联农带农益农方面,工作队要求项目方采用“公司+基地+农户+配送”模式,鼓励农户参与辣椒水稻轮作种植,并统一种苗、统一化肥农药、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回收。
“这是2021年7月以来,佛山帮扶肇庆32个镇流转土地最多的农业产业项目。驻镇工作队在当地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方式发展农业种植项目,将有力推动当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产生重要意义。”佛山驻肇庆帮扶指挥部组长彭荣华表示,接下来,指挥部将按照“2022产业发展年”目标要求,全力支持驻镇工作队打造千亩水稻、辣椒轮作种植项目,带动周边镇发展辣椒种植产业,瞄准产业链条中的关键和薄弱环节,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打造完善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助力乡村振兴,为加快当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激发新动力。
(原标题《辣椒、水稻“轮流上”,封开探索土地“增收密码”》)
见习编辑 葛墨含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李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