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长”在鱼塘上,肇庆首次试种“漂浮水稻”
西江日报 记者 杨永新 文/摄
2022-08-05 16:39

西江日报记者 杨永新 摄制

8月3日上午,位于鼎湖区沙浦镇的观星农业数字化渔业养殖基地内,在一口约5亩的鱼塘上,漂浮着一块块浮床,浮床上种植着刚插入的秧苗,绿意盎然。这就是肇庆市目前正开始推广的“鱼塘种稻”项目,观星农业渔业养殖基地为肇庆第一个试点。

工人在浮床上插秧

记者看到,这些浮床采用高分子复合材质,长2.2米、宽1.5米,工人将塘泥放入、铺平,接着注入塘水,再插上育好的秧苗。“第一行尽量往边上靠,株距太疏,要密一点,一床大约要插60棵左右。”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丘勇平正在现场指导工人。养殖基地负责人邓文健积极配合并认真做了记录。

完成插秧后,工人便将浮床推入鱼塘里,用绳子相互串在一起,并固定在塘基上。

作为肇庆市试点单位,观星(肇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携手合作,前者提供试验场地和相关经费,后者提供技术指导等。“我们初步采用200多块浮床,分布在5亩大的鱼塘上。”

池塘上的浮床相互连接在一起

邓文健告诉记者,在浮床上铺垫的泥土,为附近一口鱼塘干塘后采挖的塘泥,非常适合水稻生长,为后期少用化肥打好基础,同时灌溉水稻的水是塘水,营养丰富,“如果试验成功,还将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

据了解,“鱼塘种稻”是肇庆市落实国家、省有关精神,有效解决稳粮保供的新模式、新方案,在粮食安全、提质增效、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肇庆市2022年计划在鼎湖、高要和四会推广,种植水稻面积约1万亩,试种晚造水稻。

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丘勇平介绍,鱼塘种稻好处很多,它们互不干扰又相互利用。“水稻利用了鱼塘的水面空间以及塘底肥泥和含有丰富营养的塘水,种出来的稻谷更生态、健康。浮床覆盖鱼塘的面积控制在30%以内,在这个比例下,不会影响到鱼塘的养殖。此外,浮床底部采用密封式,与塘水隔绝,日后在水稻施放肥料等不会渗漏到塘里。我们试验的目标是亩产约1000斤。”

丘勇平说,收割稻谷后,稻茬可以转化为机肥料,增加浮床内土壤肥力,为下一季水稻种植做准备。养殖基地负责人邓文健提到,届时将在每一块浮床上装上灭虫灯,虫子掉入鱼塘后,成为鱼儿口中美食。

水稻成熟后收割,其便利性也受到试种者的青睐。“到时候只需将浮床拉到岸边,割完后推开,用小型脱粒机现场脱粒,省了请大型收割机的费用。”邓文健说,这种高分子材质浮床耐腐蚀,使用寿命可以达数十年,期间可重复使用,综合成本低。

“鱼类生长具有趋光性和适光性特征,控制合适的光照强度有利于鱼的生长。我们现在池塘种植覆盖率控制在30%以内,不会影响鱼的正常生长。”邓文健对丰收充满了憧憬。

记者了解到,2022年春耕时节,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联合,在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的广东国际渔业高科技园内,“鱼塘种稻”约14亩鱼塘,最高亩产可达700斤。广东提出2022年晚季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市等珠三角9市开展扩大试点工作,计划分两年共增加15万亩鱼塘水稻种植。

(原标题《水稻“长”在鱼塘上,肇庆首次试种“漂浮水稻”》)

见习编辑 秦涵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郑蔚珩 高原

(作者:记者 杨永新 文/摄)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