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非遗保护硕果累累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浩
2022-05-25 16:30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公布了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深圳市共有4个项目入选,其中包含宝安三个项目,分别是宝安沙井蚝民生产习俗、深圳沙井螳螂拳、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且均为新入选项目。目前,宝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收录有46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纳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保护的项目有2项、省级项目10项、市级项目10项、区级项目24项。传承人45人,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6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6名、区级代表性传承人22名。

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现场。(资料图片)

保护

让非遗遍地开花

2014年,宝安区在全市率先出台《宝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宝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及保护暂行办法》,组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非遗普查登记,建立四级非遗保护名录体系,健全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扶持机制,对非遗项目保护实施年度督查,杜绝“重申报、轻保护”现象。《宝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宝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及保护暂行办法》的出台,使宝安区非遗发展环境和氛围越来越好,唤醒了非遗的旺盛生命力,拯救了不少濒临消失的非遗项目,也扭转了许多非遗项目“无人问津”“人走技失、后继无人”的局面和窘境,很多原本藏在家里、库房里的东西,又重见天日,“见人见物见生活”了。

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积极为非遗项目提供良好的展示运作平台,支持举办“黄连胜杯”粤港澳大湾区醒狮邀请赛、世界龙狮争霸赛、广东省龙舟锦标赛、醒狮传承夏令营活动;推荐“合成号”名下的省、市、区级非遗制作技艺项目参加文博会展示,广泛传播百年“深圳味道”;支持“贺氏剪纸”依托“贺贺文化公司”实行产品市场化,走进学校开设剪纸初级至高级课程,有效提升非遗自我造血功能。此外,还大力支持非遗项目参加对外文化交流,向世界讲好宝安故事,上川黄连胜醒狮2019年春节赴摩洛哥演出,“肖氏棉塑”代表性传承人随同深圳歌剧舞剧院艺术团赴黑山、丹麦举行2020“欢乐春节”非遗展示专场演出,此举受到了业界的广泛称赞。

螳螂拳传承人走进校园授课。(资料图片)

传承

让非遗百花齐放

如果说,保护是非遗的基础;那么,传承就是非遗的生命。宝安是深港文化之源,是深港非遗聚集地、发源地。一直以来,区委区政府都高度重视非遗工作,推进非遗保护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宝安在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据了解,接下来,宝安将以宝安1990改造,新三馆、宝安民俗馆建设为契机,打造“项目、传承人和保护基地”三位一体的区级非遗传习馆或活态传承中心,打造永不落幕的非遗展示平台。此外,相关部门积极探索新型合作模式,通过转让使用权、租赁等多种方式,因地制宜拓展非遗场馆建设,全力做到全区各街道都有非遗传习所和非遗场地,让非遗传承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保障。

非遗传承,既重在记忆、技艺原汁原味的传承,更重在人“活态”“动态”的传承。近年来,宝安区大力实施非遗振兴计划。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体育中心持续组织开展“非遗在社区”系列活动,通过资金扶持、技艺培训展览推广、免费培训、学术研讨等有效措施,提高非遗文化的影响力。据悉,近年来,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多次邀请知名核雕艺术家、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获得者胡堂山在航城街道开展公益培训,受到了广大社区居民的喜爱,极大地推动了核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谢式核雕传承人开展公益培训。(资料图片)

“非遗培训,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明军表示,非遗培训是久久为功的事,持续开展能为宝安区非遗工作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接下来,宝安区将在全区设置非遗文化钟点工站点,形成以传承人为中心,非遗钟点工为辐射的非遗文化推广模式,打造宝安“非遗”工作品牌。

弘扬

让非遗花繁果硕

非遗虽古老,弘扬却不能守旧,“创新”是贯穿始终的关键词。宝安区将进一步强化非遗工作保障,计划成立区非遗保护工作协会,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民政局的具体指导下,发挥协会作用,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建立区级非遗保护工作基金,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用来资助和奖励非遗工作。适当加大非遗工作资金投入力度,修改调整非遗保护经费标准,按照国家、省、市、区级非遗项目给予不同的保护经费。加强非遗管理部门队伍建设,加大“区-街”联动,打造“1+10+N”的非遗保护体系,以更大的力度支持非遗工作。

金蚝节民俗表演。(资料图片)

未来5年,宝安区将着力升级区域内非遗重点项目级别,打造非遗舞台艺术精品,推动非遗文创文产融合,推广宝安区非遗产业影响力,形成宝安区旅游+非遗文化之旅,逐渐完成重点项目非遗手绘教材等。在继续完善各级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的基础上,对宝安区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历史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着力打造国家级“沙井蚝乡”和“凤凰山”文化生态保护区,推动保护宝安现有非遗项目升级并继续挖掘宝安区优秀代表性项目。建设以区文化馆为总馆,各街道为分馆的“宝安非遗传习”总分馆制,并在全区大力推广“非遗在社区”,树立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群众精神生活的理念,推动全区各学区“非遗在校园”的覆盖规模,激发广大师生学习优秀地域文化的热情和兴趣,夯实全区“见人见物见生活”非遗生活的理念。完善全区非遗档案建设,完成市级及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23人抢救性记录,重点打造十大“非遗”传承发展项目。宝安区还将充分发挥宝安产业基础雄厚、产业服务能力强的优势,聘请专业公司挖掘、整理、包装区域内的项目,创造出宝安的文化符号、节庆产品,让青年一代爱上宝安非遗文化。

文化可以孕育、滋养、点燃宝安的活力、魅力、吸引力。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必将对宝安区的“三城”建设、攻坚“422133”发挥出更大的积极作用。

(来源:宝安湾)

编辑 李依林  审核 汪新林

(作者: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