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品鉴岭南”中国著名作家采风团走进罗湖南湖街道,重温改革开放精神领略向西人文魅力
深圳特区报记者 冯庆 通讯员 易小婧 江慧梅
2021-09-29 11:08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9月27日,由香港商报主办的品牌活动第十二届“品鉴岭南”中国著名作家采风团来到深圳市罗湖区南湖街道。采风团嘉宾登上了中国第一栋超高层建筑、深圳经济特区首座标志性建筑深圳国贸大厦,参观了新亮相的旋转餐厅“邓公厅”,以及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历史陈列馆。

漫步于南湖街道的向西村老街,嘉宾们体会着深圳城中村的烟火之气,并颇有兴致地学习了向西鸡煲烹饪流程,领略了向西美食的魅力。嘉宾们感慨万千,他们对改革开放的成就无比赞叹,并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和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表达了深深的感激。参观结束后,嘉宾们来到向西村向西爱月张公祠互动交流,与当地村民共同欣赏了向西社区韵之声粤剧社折子戏《穆桂英挂帅》《狄青闯三关》,品尝特色深圳老字号大盆菜和向西鸡煲,并题字、画画互赠墨宝,将此次深圳的采风活动推向高潮。

初见南湖向西村灵感闪现

南湖街道面积仅2.75平方千米,常驻人口11万,虽然面积不大,但却承载着许多历史。作为深圳经济特区开发最早、发展最快的城区,南湖街道是繁华的商业、贸易和金融中心,也被称为特区“窗口”的“窗口”。深圳创造的许多“全国第一”中,大多打上了南湖的烙印:罗湖桥连接深圳与香港,国贸大厦创造“三天一层楼”施工速度成为“深圳速度”的象征,罗湖口岸一度是中国出入境客流量最大的陆路口岸,渔民村是中国最早的万元户村,先后接待了多位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

“南湖街道是从香港由罗湖口岸进入深圳的第一站,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历史渊源深厚,故事也很多。南湖街道有三个村,现在已经都改为了股份有限公司,向西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向西村与罗湖区以及南湖街道的联系也非常紧密。此次各位老师来此,向西村也非常愿意为各位老师提供创作的灵感,希望各位老师能够在向西村有所收获。”在座谈交流会上,南湖街道党工委书记甘春勇对嘉宾们表示欢迎。

深圳市向西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秘书长张启聪向采风团介绍了向西村的历史。明朝时期,张氏第13世祖爱月与族人搬迁到罗湖创立了向西村,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据传,因为昔日这里的居民相信风水,房子大多向西而建,所以叫向西村。向西村人以张姓为主,以张姓为宗,而罗湖张氏也是深圳有名的大姓。张氏第13世祖张爱月已经在向西村立围,而张爱月的三个亲兄弟思月、怀月、念月,分别创建了水贝村、湖贝村。张爱月叔公张靖轩后人则创建了黄贝岭村。1992年,深圳市进行了农村城市化改制,向西村村民委员会由此变为了深圳市向西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8038.7万元。到2020年底,公司总资产已达11亿元。

采风团团长、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感慨:“才刚刚进入向西村,短短的时间内就不难发现向西村的特点。罗湖区、向西村在短短几十年间就取得了如此辉煌的发展成就,让人感佩。引领改革开放潮流的向西村,拥有一个很好的年代感,是一个很好的年代剧的背景。向西村是本次采风的最后一站,相信会是一个高潮,将会给予在场的作家老师们很多的灵感,大家都会珍惜这段时光。”

重温深圳建设历程感恩改革开放

随后,采风团前往深圳国贸大厦领略深圳改革开放的风采。在49楼的国贸旋转餐厅“邓公厅”远眺高楼林立的繁华景象,作家们感慨万千。在“邓公厅”稍作停留,采风团即下至42楼参观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历史陈列馆重温深圳建设历程,参观完毕后,他们更是久久不能平静。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刚激动地说:“看完国贸42层的历史陈列馆实在是令人感慨。看到了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照片,我不由得热泪盈眶。特别感激邓小平这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如果没有他,中国恐怕难与世界接轨,中国人也难以走向世界。”

作家出版社创意合作部主任、文学评论家、编审、水墨艺术家兴安也表示:“参观结束的时候,我久久不愿离去。改革开放给整个的中国带来了红利,也给我个人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我是一个蒙古族人,假如没有改革开放,我可能就会在内蒙的草原上放羊牧马。放羊牧马的生活或许也不错,但我的视野就不可能如此宽阔,更不可能在北京有很好的事业发展。在我的朋友中,也有来自全国各地偏远地区的人,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或许他们都不可能从偏远的山区走出来,发挥自己的才能。所以,我们感激改革开放,尤其是站在国贸大厦俯瞰发生奇迹的深圳,这是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感谢中国这么多年的变化,尤其也感谢像向西村那些在基层勤奋的为改革开放直接做出贡献的劳动者们。”

叶延滨说:“国贸大厦我已来过很多次,每一次都有新的感觉。今日深圳的成就,与小平同志是分不开的。没有邓小平,就没有深圳这样一个现代化的、面向世界展示中国精神、中国速度、中国风格的城市。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的子孙后代都应该记住,要感谢造就这个时代的所有劳动者,还要感谢指引方向的决策者和领导者。”

著名作家、编剧全勇先是第一次进入国贸大厦,他表示:“我深刻地认识到,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四十年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一个社会要想进步,最重要的是思想的变化、思想的改革,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漫步向西老街体验烟火气息

下午,采风团一行参观了向西村的街道,在路过向西村几十年的老店“君渝重庆火锅店”时,作家们还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向西鸡煲的制作过程。师傅开大火热油加入姜蒜爆香,再加入用秘制酱料腌制的清远鸡,放入葱段、洋葱、香菜等佐料,鸡煲立刻香味扑鼻。焖15分钟出锅,鸡煲的味道更加浓厚,令人满口生津。作家老师们对此赞不绝口,直呼“美味”。

天津市作协副主席龙一表示:向西村的鸡煲香味非常浓,闻到就流口水了。“火候掌握好,鸡肉也很鲜嫩!”这里的酱料必定有多年的功夫在里面。30年时间,这个店越来越火,说明在罗湖,在向西村,只要认真工作,必定大有收获。

有作家问道,为何代表向西村鸡煲特色的竟是一家重庆火锅店?店员答道:“本来这家店的鸡煲是传统的广东风味,但是现在口味已经逐渐变了。”这或许代表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开放与融合。向西村早已不仅仅是向西村人的向西村,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改变了这里的口味。经过外地口味的改良能让传统的广东鸡煲散发全新的魅力,正如深圳吸收了五湖四海的建设者才能造就今天的繁荣。

向西村的烟火气息给采风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人们忙忙碌碌中自有一份自在。

作家大赞向西古朴之风

向西村历经沧海桑田,却从未忘本。重修族谱、重建祠堂,让这个现代化商业气氛浓郁、繁华又略显拥挤的街道之中保留下了古老的传统。本次采风的终点停留在向西村繁华街道上一栋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建筑之中,那就是爱月张公祠。向西村的宗族文化在此得以保存。每年,散布珠三角、港澳、海内外的向西村张氏后人“返乡里”,第一站都会到祠堂来拜祭祖先。

看着这栋古色古香的楼宇与其中古朴的布置,王刚表示,对于汉民族而言,宗族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朝代无论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宗族文化都顽强地保留了下来。只有在十年动荡时期,宗族文化才遭到了巨大的破坏。此次来到向西村,看到了如此古朴、典雅、庄重的张姓祠堂,身为一个中国人,浸润在这样的文化中,是感到非常幸福的。很多人喜欢探讨关于信仰的问题,其实中国人对祖宗,对宗祠的依恋、坚守和传承,正是中华民族心灵的巨大依靠,这也是中国人灵魂深处的信仰。向西人能够在繁华的都市中将传统最大限度地保留下来,实在让人感动。

在爱月张公祠,深圳市诗词协会会长杨文才已等候多时。在向西实业股份公司董事长张伟光“富而崇文”的倡导下,向西村已建立了“深圳诗词学会向西村创作基地”。著名作家、编剧,张艺谋首部谍战电影《悬崖之上》的编剧全勇先认为:“富而崇文,这是一种可贵的态度。精神生活是体现一个人价值和人格高贵的标准,这对于向西村这样富起来的村子来说,是十分值得鼓励的事,颇有古风。”

在本次采风活动的最后,采风团成员们与深圳市诗词学会会长杨文才等文化界人士互动交流,欣赏粤剧,品尝特色深圳老字号大盆菜和向西鸡煲,并画画、题字互赠墨宝,将整个采风活动推向了高潮。

叶延滨表示,此次参观,让采风团的作家们重温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巨大变化。他说:“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向西村的发展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向西村的变化,也是中国各地农村融入现代化的缩影,这需要我们更多地去了解和反映。本次采风活动,最后一站来到了南湖街道向西村,可以说是不虚此行。”

编辑 姚静霞  审核 麦苗茵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冯庆 通讯员 易小婧 江慧梅)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