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流浪地球》,你也该读读韩松
朱九渊
2019-02-16 15:04

2019年新春伊始,中国科幻便驶入史无前例的“黄金时代”。由刘慈欣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仅用十天时间,票房便突破30亿大关,媒体欢呼“开启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而在中国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登陆的同时,美国科幻作家金·斯坦利·罗宾逊同步推出中国主导太空竞争的科幻长篇《红月亮》;《人民日报》亦发表韩松的《新科幻,出东方》,呼唤中国科幻和中国故事的世界性崛起。中国科幻,承载了世界对中国的想象和方法。人们明显感觉:中国科幻的未来不一样了。

作为国内与刘慈欣齐名的科幻作家,韩松近年来也持续高水平创作,2018年5月出版的《亡灵》,是韩松备受好评的“医院三部曲”终章。2018年10月,汉唐阳光与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联袂推出“韩松精选集”六卷本,收录了《红色海洋》《我一次次活着是为了什么》《火星照耀美国》《冷战与信使》《假漂亮和苍蝇拍手》《苦难》等六部作品,这是韩松作品首度结集出版,除一网打尽作者多种成名作及多项科幻大奖获奖作品,更收入近年未出版的科幻新作,而一并推出的杂文集和诗集,也让韩松迷们首次领略他的多样文风。

每一个科幻的年代,都有迥异于同时代的司芬克斯,多年以后,人们才会意识到他或她如主星灿烂,当时却并未得到瞩目。韩松是幸运的,作为“中国的菲利普•迪克”,他没有象迪克那样沉入迷幻的LSD世界,在世穷困潦倒。盛年时,他已获得了全盛之名。读过他幽深诡谲的小说,第一次得知韩松科幻作家之外的卓越成就时,人人都难以置信这种反差。

人们在描述韩松时,会举出一系列的比照作家:他描述世界的扭曲矫结,如菲利普•迪克;他《地铁》的幽闭,宛如倒塌而移动的J.G.巴拉德的《摩天楼》;他的大多数中短篇映射的局外人的焦虑,会联想到卡夫卡和加缪;他如烟似雾的洄游笔墨,指向《聊斋志异》的蒲松龄和更古远的志怪——他的确如世说新语般,在记录科技时代的志怪;他的《逃出忧山》的前半截,我甚至恍惚以为是格非的《初恋》;他的《亡灵》里,泥沙俱下、黏糊而毫不收敛的叙事,我又读到了莫言般的淋漓、肆无忌惮和狞笑般的快意……

韩松是科幻迷宫中的将军。成为韩松,而区别于以上所有文学家的特质——韩松何以是韩松?自我的美学体系里,韩松狩猎什么?

我们隐隐约约盼望,韩松之所以是韩松的那一部分,绝非菲利普•迪克、绝非巴拉德或卡夫卡,更绝非蒲松龄、格非和莫言。很多人给出了局部的描述和解释:有人说他接过了上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的大旗;有人说他是鬼蜮里的漫游者;有人声称韩松具有一种极其特别的幽黯意识……这一切都对,又似乎不能穷尽韩松的复杂性。

他是诗人韩松,在吟诵着诗集《假漂亮和苍蝇拍手》;

他是历史学家韩松,如司马迁和郦道元,为我们的“现在、过去、过去的过去和未来”著史(长篇小说《红色海洋》);

他是伤心者韩松,“在漫漫时间长河中死了许多次的那个人”,拷问自己,“我一次次地活着又是为了什么?”(随笔集《我一次次活着是为了什么》)。

面对韩松时,我们在面对巨大谜语和失语,在交叉小径的花园里,找不到通向蜘蛛巢的小径。韩松显然不是他者的,又显然不是局部的,韩松之所以成为韩松,并非他的后现代、并非他的荒诞派,并非他的先锋叙事。那么韩松何以是韩松? 是由于他世界性之上的中国性,主流性之上的小众性;未来性之上的历史性。这六个属性,分别幻化为记者韩松、小说家韩松、诗人韩松、历史学家韩松、病人韩松、公务员韩松——六个韩松,共同凝聚成韩松的分裂。

这套六卷本的《韩松精选集》是对韩松前半生的一次巡礼,选集由著名的插画师布兔设计,六本书封面,宛如撕裂的带血的红墙,撕开生命一个个残破的真相,透露出尘世的安宁、冷酷和神秘,构成分裂的整体。我敢大胆说一句:这是最近二十年来,科幻小说书籍,最富有艺术气息的设计,具备世界水平,如同韩松的小说一样。

韩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一天,在深圳举办完一场大型的科幻盛会,最后一天晚上,在一辆车上,我问吴岩老师,不讨论科幻作品,中国科幻作家里,您心中谁最善良?这是韩松狩猎指南的最后一问。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韩松。好人韩松。这是韩松的第七个身份。

韩松精选集

汉唐阳光•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年10月版

包括:《红色海洋》 《我一次次活着是为了什么》 《火星照耀美国》 《冷战与信使》 《假漂亮和苍蝇拍手》 《苦难》



韩松

著名科幻作家。生于重庆。199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任新华社记者,采访室主任,《瞭望东方周刊》杂志副总编、执行总编等,现任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副主任兼中央新闻采访中心副主任,《中国军队》杂志编委。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有《宇宙墓碑》、《再生砖》、《独唱者》、《沙漠古船》、《看的恐惧》等。出版的长篇作品包括《红色海洋》、《地铁》、《高铁》、《轨道》等。最新长篇作品《医院》三部曲被称作“新时代反乌托邦的里程碑”。曾获得科幻银河奖、华语科幻星云奖等。小说《驱魔》曾入选2017年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

编辑 董雯静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