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人行桥是珠江上看与被看皆宜的新景点

广州日报 陈婷婷
2021-05-13 10:59
摘要

珠江人行桥的造型融入了岭南地域文化的元素,以“琴鸣绢舞、岭南花舟”为概念——桥的平面提取了粤曲水袖的形态特征,桥拱融入了岭南古琴的造型元素,桥面景观以岭南花舟为主题,共同打造极具岭南特色的花城的新花桥。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何镜堂

今日上午9时30分,广州首座跨珠江人行桥全球征名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广州塔二楼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何镜堂代表设计团队,介绍珠江人行桥的设计情况。

广州首座跨珠江人行桥的桥型结构为曲梁斜拱组合桥,跨度为198米,全长488米,宽度为15米,是广州第一座跨江人行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跨度最大、宽度最宽的曲梁斜拱人行桥。

基础设施创新,可以促进城市更新、焕发老城区新活力。珠江人行桥位于广州塔西侧的珠江上,将成为一条缝合城市南北轴线的纽带。它以曲线形态联系南北,融入两岸现有步行系统,充分尊重中轴的空间秩序。延伸的路径串联沿线重要景点、设施,编织形成活力效应互相叠加的滨水热点网络。

珠江人行桥的造型融入了岭南地域文化的元素,以“琴鸣绢舞、岭南花舟”为概念——桥的平面提取了粤曲水袖的形态特征,桥拱融入了岭南古琴的造型元素,桥面景观以岭南花舟为主题,共同打造极具岭南特色的花城的新花桥。

人行桥是珠江上看与被看皆宜的新景点。它以开放姿态环抱城市中轴,桥面行走时步移景异、近中远景层次丰富,形成朝向珠江核心景区的最佳环视观景面。桥身曲线简洁柔美,与浪漫的滨水环境及音乐岛主题契合,以独特造型打造珠江上的羊城新景。同时,轻盈通透的体量,既能够避免对珠江视线通廊的遮挡,又与都市天际线和谐相融,划出一道珠江上的最美曲线。

 

航拍广州珠江步行桥

城市建设应该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为此,设计团队以人为本,对桥上的功能做了深入的研究,精细的设计。人行桥设置多条引桥,兼顾珠江两岸、海心沙、二沙岛景区设施等多向人流,充分对接并补充外围现有步行流线, 桥面动静分区明确、分为东西两幅,东侧为主要的休闲观景区,桥面设置观景平台、休闲坐阶,结合易维护的轻质绿化,构建容纳休闲漫步、无障碍通行、促膝交流、旅游观光、甚至小型表演等多种活动的复合场所。西侧为快速通行区,可满足快速通过、跑步运动、自行车推行等多种交通需求。沿步道设置连续的遮阳雨篷,营造人性化行走体验,可实现全天候、风雨无阻的舒适通行。桥面采用无障碍坡道、地面防滑处理,倒圆角防撞设计等人性化的措施。

这里将延续广州城市客厅的空间活力,体现广州市民的生活品质,描绘新时代语境下的珠江上河图。

值得一提的是,人行桥是广州中轴核心段首个由本土设计师原创的地标性建筑物。它是华南理工大学设计院与广州市政设计研究总院联合设计、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取得的成果,两个团队配合非常成功,共同打造高质量的作品。

总之,广州首座跨珠江人行桥,是一座技术之桥,也是一座人文之桥、艺术之桥。我们相信,它将会成为广州人生活的一部分,记忆的一部分,并成为广州历史的一部分。

(原标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人行桥是珠江上看与被看皆宜的新景点》)

编辑 刘彦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郑蔚珩 王雯


(作者:陈婷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