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续写“春天的故事” 践行坪山使命担当

深圳特区报
2021-01-27 14:25
摘要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坪山始终踩着新时代的鼓点,奏响了一个又一个跨越奋进的序曲。

大会现场。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1月26日,坪山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开幕,坪山区区长李勇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总结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并提出“十四五”时期主要发展思路和2021年工作安排。报告指出,按照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创新坪山建设在顶压克难、砥砺奋进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初步预计,坪山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稳步增长,增长4%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增速排名全市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5%左右,两项指标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报告提出,未来五年,要聚焦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深圳东部中心城区”的目标;未来十年,要聚焦建设“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一流科创城区”的目标;未来十五年,要聚焦建设“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标杆城区”的目标,全力推动美好蓝图转化为生动现实。针对今年的工作,报告部署了“十大工程”,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坪山始终踩着新时代的鼓点,奏响了一个又一个跨越奋进的序曲。站在新起点,坪山将更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圳肩负的新使命新任务,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创新坪山建设跑出加速度、干出新业绩,让坪山居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回望2020 绘就高质量跨越发展新篇章

历史行进的脚步,总会留下勃勃生机的气象。

在全省率先启动一级响应,实行提级管控,全面围合城中村、物业小区,在全市率先推出电子通行证,形成“七个标配”“六个一”等工作机制;7天建成全市唯一的公共卫生战略物资生产储备基地,29家企业进入商务部防疫物资出口白名单,25家企业入围市抗击疫情企业名单……

经济运行逐季向好、逆势上扬,累计发放专项资金超12亿元、“稳就业”补贴达1.6亿元,为企业减租近亿元;深化企业服务专班机制,精准解决各类诉求1600余项;引进世界500强项目2个、中国500强项目5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9家;新增生物医药企业230家,增长53.5%;出台全市首个区级智能网联专项扶持政策,多条应用示范线路测试运营……

大会现场,一项项发展成就与扎实的数据娓娓道来,坚定了全体坪山人奋力前行的信心与决心。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一年来,坪山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抢抓“双区”建设、实施综合改革试点等重大历史机遇,以奋斗姿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区一届四次党代会和区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在这份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改革”“生态”“品质”等成为频频出现的关键词。

一年来,全面发力坪山高新区核心园区建设,创新坪山名片更加闪亮。坪山高新区“委区共建”机制实质运行,由市领导任组长的专项小组正式成立。完成高新区空间规划纲要编制。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和创新创业学院落户,深圳湾实验室坪山转化中心等投入运营,深圳技术大学药学院、聚龙学院正式成立,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30家、高层次人才111人,分别增长42%和23%。

一年来,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推进改革开放,坪山发展活力加快释放。深化“党群服务中心+民生诉求系统”改革,完成街道、社区民生诉求系统开发。推进“信用+执法监管”改革,“坪信惠”获全国信用大数据“优秀应用奖”。深化房地产市场“三全”监管改革,相关经验获全市推广。

一年来,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坪山的生态优势更加显著。空气质量优良率排名全市第一,PM2.5浓度降至18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以来最好水平。11条国考黑臭水体、99条小微黑臭水体保持“长制久清”。在全市率先实现排水设施“一张图”管理,“远程喊停”工地噪声监管模式获全市推广。

一年来,高标准推进城区规划建设,坪山城区功能品质再上新台阶。成立重点片区开发专班,“1+7+N”布局正式确立。坪山中心区开发提速,华侨城综合体等开工建设,正奇未来城主体封顶。高质量完成燕子湖片区综合性城市设计。征拆各类建筑物38万平方米,完成土地整备超过2平方公里。

马峦山下,一连串热气腾腾的创新发展建设项目正由东向西,连点成线,相叠传唱着跨越蝶变的坪山故事,绘就这片热土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画卷。

全年九大类民生支出达102.7亿元,完成重点民生实事17件、民生微实事525件。深圳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深圳坪山实验学校落户,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8190个,小一、初一公办学位保障率居全市前列。萨米医疗中心、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坪山)正式运营……丰厚的民生礼包、生动的民生答卷,彰显了创新坪山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情怀。

举办“深圳飞歌40年”“造像坪山”等高品质文化活动。区档案馆、坑梓科技文化中心启动建设。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正式启用,街道、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坪山原创歌曲《和你一起盛开》广为传唱,推出“五一播不停”“唱游坪山”系列活动,首届新文创博览交易会成功举办,《坪山新文创共识2020》正式发布……让人民享受更多文化福祉,近悦远来的文化高地魅力彰显。

砥砺奋进、真抓实干。创新坪山正以昂扬的姿态,奋力开创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新辉煌。

总结“十三五” 向深圳东部中心跨越迈进

“克难奋进的2020年,为波澜壮阔的‘十三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报告提到,五年来,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和区委工作安排,披荆斩棘、埋头苦干,奋力抢抓“双区”建设、综合改革试点、行政区成立、东进战略实施等重大历史机遇,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成功推动坪山向深圳东部中心跨越迈进。

——过去五年,坪山交出了一份主导产业加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腾飞跃升的精彩答卷。

地区生产总值从458亿元跃升至8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保持10%以上,增速居全市前列。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本级收入较5年前分别增长了68.3%、53.3%和7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实现翻番。生物医药企业数量增至660家,较5年前翻了两番。共进电子、中建科技等近300个优质项目成功引进,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增长近九成。

——过去五年,坪山交出了一份构筑创新发展“四梁八柱”,高端要素汇聚的蝶变答卷。

坪山高新区正式成为深圳高新区两大核心园区之一。国内首家第三方商用密码检测机构正式运营,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坪山检验室、3D打印创新中心等平台先后落户,Slush创投大会、世界中医药前沿论坛、大湾区疫苗峰会等国际化、高水平活动成功举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110家增至555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由34个增至101个,高层次人才由126人增至586人,博士数量达到807人。

——过去五年,坪山交出了一份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不断取得突破的优异答卷。

共承担全国改革试点15项、省级试点4项、市级试点18项。民生诉求系统改革获评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AI+视频”项目入选全国“雪亮工程十大创新案例”,交通微设计微改造“马峦模式”获全市推广,“公共信用信息应用新机制”项目荣获“中国法治政府奖”。

——过去五年,坪山交出了一份国土空间提质增效、为全市未来发展赢得先机的奋斗答卷。

以“大兵团作战”模式强力推进土地整备,累计拆除各类建筑物6500余栋、291.1万平方米,是“十二五”期间的15倍,整备土地超8平方公里。完成高新南、北片区较大面积土地整备,释放连片产业用地近5平方公里。累计拆除消化违法建筑面积607万平方米,连续9年保持永久性违法建筑“零增长”。

——过去五年,坪山交出了一份城区更加和美宜居的大美答卷。

坪山中心区成功扩容,燕子湖片区成为市重点开发区域,创新广场、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等地标建成运营。坪山河干流综合整治工程完工,一级支流水质达地表水Ⅳ类标准以上,在全市排名第一。PM2.5年均浓度较2015年大幅下降45.2%,成功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过去五年,坪山交出了一份民生幸福的温情答卷。

民生投入累计达449.6亿元。深圳技术大学正式成立,公办义务教育学位从1.9万个增加到4.8万个,每千人学位数由97个提高到129个。病床数增长5倍,千人医生数从1.8人增至3.5人。累计筹集建设公共住房3.34万套。在全市率先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周国平等文化名人担任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馆长,坪山文化聚落成为深圳东部文化新名片。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坪山正更加意气风发地挺立在时代潮头。

展望“十四五” 率先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标杆城区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深圳先行示范区第一阶段发展目标的五年,也是坪山在新的发展阶段加速蝶变的五年。站在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新起点,区一届五次党代会发出了“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创新坪山建设”的动员令,并按照“三个五年”阶段安排,提出到2035年成为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标杆城区的远景目标。

如何把区委确定的纲领转化为具体行动?如何推动美好蓝图转化为生动现实?

报告提出,“十四五”期间,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把创新摆在坪山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位置,以先行示范的标准引领深化改革,以“双区”建设牵引扩大开放,把生态和文化作为坪山的突出优势,聚焦民生“七有”目标,以人民为中心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坪山居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未来五年,聚焦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深圳东部中心城区”的目标,全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持续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补齐交通短板,改善城市功能品质,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加优质公共产品和多元化服务供给,不断增强城区集聚力、承载力、辐射力,打造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到2025年,经济总量超过1250亿元,争取闯入全国百强区;以深汕高铁、深大城际、大鹏支线、地铁14、16号线及坪盐通道、东部过境等为骨架的深圳都市圈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形成;以深圳医科院、创新创业学院、师范大学、技术大学为支撑的全新机制高等教育集群将初具规模;坪山高新区向着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的目标加速迈进,坪山成为深圳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承载区;“1+7”等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全面铺开,燕子湖深圳东部城市新客厅初步呈现;深圳自然博物馆、坪山高中园、坑梓科技文化中心和迁址重建的坪山人民医院等重大民生设施投入使用,现代化国际化的东部中心城区基本建成。

●未来十年,聚焦建设“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一流科创城区”的目标,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能级,深度参与“双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发展跃上新台阶。

到2030年,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三大主导产业分别迈入全国“第一梯队”,未来产业体系基本建立,成为深圳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坪山高新区成为全球高科技产业标杆园区,全新机制高等教育集群全面建成,创新坪山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和全球创新网络重要节点,坪山以全新的形象屹立深圳。

●未来十五年,聚焦建设“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标杆城区”的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五大战略定位”在坪山真正成为可感受、能享有的实景。

到2035年,经济总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02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进入全国百强区前50强,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集聚力、配置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和创新生态体系,牢牢占据全球创新版图重要一席;成为深圳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标杆城区。

部署2021 实施“十大工程”全力跑出加速度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报告提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1+1+9”和市委“1+10+10”部署安排,围绕区一届五次党代会部署,乘势而上、加压奋进,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创新坪山建设跑出加速度、干出新业绩,为深圳续写“春天的故事”践行坪山的使命担当。

探索建立坪山人才智库,力争引进院士团队3个以上、高端创新人才150人以上;力争新增生物医药企业100家以上、产值增长20%以上;加快“保税+”产业园建设;新增公办高中学位3600个、公办义务教育学位3720个……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创新发展,一干到底。今年,坪山将推动实施“十大工程”,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实施“创新生态构建工程”。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深化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出台坪山高新区综合发展规划,推进高新南、北启动区首期地块开发;努力探索全新机制的引才育才体系,举全区之力推动全新机制创新创业学院落地运营,探索“新工科、新医科、新师范”全新机制人才培养体系;围绕产业链布局重大创新平台,推动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建挂牌,依托萨米医疗中心建设临床Ⅰ期研究医院,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5家以上,通过国高企业认定100家以上。

——实施“产业提质工程”。加快打造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城,打造与国际接轨的坪山ICH园区;加快打造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中心,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打造覆盖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等全链条智能网联产业生态;加快打造集成电路和半导体产业新集群,规划建设集成电路专业园区;全力打造未来产业试验区,推进结构超滑研发基地建设,推动清华大学超滑技术研究所正式运营。

——实施“重点改革攻坚工程”。积极推进综合改革试点,积极争取国际新药放宽准入、医疗服务跨境衔接、境外人才执业、前沿医疗技术使用等政策落地;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城区运营市场化、专业化改革,深化“信用+执法监管”改革,加快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投融资改革;进一步完善改革机制,探索民生服务供给制度改革,建立改革项目分类和协调解决事项清单。

——实施“对外开放深化工程”。加快“保税+”产业园建设,探索打造生物医药保税研发和高新技术产品物流分拨平台;打造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延伸区,开业运营香港名医诊疗中心,深化与香港在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高水平运营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搭建多层次交流平台。

——实施“城区功能品质提级工程”。高标准推进城区规划设计,深化燕子湖片区规划设计,完成片区法定图则修编;有序推动重点片区开发,加快坪山大道中心区段两侧核心商圈建设,推动华润万象城、坪山围广场等项目开工建设;整备较大面积产业空间1平方公里。探索基本农田保护开发新模式。

——实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深入推进农贸市场智慧化建设;以“绣花”功夫推动城区精细管理,持续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民生诉求系统”改革,全面推广“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企业”模式;加快“三库系统”整合,打造城市实景信息三维平台。

——实施“发展成果惠民工程”。推动深圳师范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筹建,开工建设坪山高中园,深圳中学坪山创新学校等7所公办中小学和高中开学招生;高标准运营区医疗健康集团,实现社康一体化管理,加快打造国际化中医药特色示范区;安排九大类民生支出88亿元以上、同口径增长22.8%以上,完成重点民生实事20件、民生微实事300件以上。

——实施“文化繁荣兴盛工程”。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实施“创新理论进万家”工程,加快东纵纪念馆修缮,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升人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推进区档案馆、坑梓科技文化中心等建设,强化坪山文化智库作用,深化公共文化机构改革;发挥坪山文化聚落品牌影响力,推动文创体验馆开业,办好“红色回响”等系列演出;加快打造大万世居特色文化街区、金龟自然生态艺术村落等“文旅居”深度融合片区。

——实施“美丽坪山塑造工程”。推动“治污”向“提质”迈进,持续抓好水污染治理,深入实施“深圳蓝”行动,建设固定污染源全天候监测系统,打造垃圾分类智能化监管平台;加快提升城区“颜值”,实施“山水相连”碧道工程,高标准推进儿童公园等城市公园建设,完成牛角龙社区公园等5个公园新改建。

——实施“有为政府建设工程”。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提升政府法治水平,全面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政府廉政建设水平。

瞄准新时代目标奋进,精心谋绘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施工图”,创新坪山,必将腾飞。一座产业高度集聚、创新创业活跃、城区品质卓越、综合交通便利、文化魅力多元、生态环境优美、营商环境一流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城区,正在深圳东部冉冉崛起。

编辑 刘思凡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