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多点发力改善“大民生” 续写高品质生活新篇章

珠海特区报 郑振华 宋一诺 苑世敏 吴梓昊
2021-01-06 14:46
摘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三五”以来,珠海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发展质感和温度,书写了一份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站在新起点,日前召开的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珠海“十四五”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擘画了新蓝图:展望未来,珠海将成为一座高品质生活广泛享有,令人向往的青春之城、活力之都,年轻时尚的元素、空间极大丰富,青春活力魅力充分彰显,生态绿色品牌名扬天下,文化创造力享誉海外,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方向既定,目标既明,催人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珠海正以珠澳合作牵引珠海经济特区“二次创业”加快发展为主轴,在实现“小而美”向“大而强”“大而优”转型跨越过程中,通过巩固提升生态宜居城市特色、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城市、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等多点发力改善“大民生”,让广大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群众在情侣路参加徒步活动。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不断巩固提升生态宜居城市特色

高品质生活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正是凭借多年来坚持的“生态优先”理念,珠海在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留住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

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全国重点城市前列,连续3个月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自2018年打响蓝天保卫战以来首次取得“三连冠”;前山河治理和黑臭水体整治成效明显,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符合考核目标要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均达到国家、省考核目标要求,在每一年的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中均获评优秀;污水厂网建设、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先后获得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十三五”以来,我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落实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生态宜居魅力之城展现新风貌。

香山湖公园,凤凰山空中栈道。

站在新起点,如何继续擦亮生态宜居这一金字招牌?市委八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巩固提升生态宜居的城市特色。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红线,擦亮生态文明品牌,守好生态“底盘”,进一步彰显山海相拥、陆岛相望、河湖相依、城田相映的城市风貌。要打造绿色低碳典范,实行最严格的产业环境准入制度,开展绿色生产,调整能源结构,推广绿色消费,倡导绿色出行,发展绿色建筑,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要优化城市形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持续推进“公园之城”“千里绿廊”“万里碧道”建设,打造山水相连、亲山近水生态文化旅游新地标,塑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加快补齐污水厂网短板,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持续提升空气质量。要做好垃圾分类试点示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加快“无废城市”创建。要创新绿色考评制度,实施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为全国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珠海经验。

“珠海自建市以来,一直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不动摇,积极推动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优美的生态环境已成为珠海最亮眼的城市名片。”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奇教授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珠海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应当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方面进行新探索,作出新表率。

王奇建议,珠海应当系统总结过去40多年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充分挖掘生态文化内涵,不断擦亮生态文明品牌,推动“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模式,把优良的生态环境“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增量”,把生态环境作为珠海经济特区“二次创业”加快发展最宝贵的无形资产,通过市场化、多元化等机制创新,最大限度地释放并解放生态生产力。同时,珠海还需不断创新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格规范生态执法,倡导绿色消费与绿色出行,广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打造全社会共建、共治并共享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提升产业生态化水平,让生态环境更美好、经济发展更光明、人民生活更幸福。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城市

高品质生活既体现为看得见的美丽城市,更体现为可感知的美好生活。“十三五”以来,珠海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比例超过70%,积极探索改善民生的新路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我市新建改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和中小学校,获“全国健康城市建设示范市”称号,市人民医院获评广东省高水平医院30强。文化强市建设步伐加快,建成珠海大剧院和珠海博物馆、珠海规划展览馆新馆等重大文化工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自然村全部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莲洲镇、虾山村、三板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精准帮扶阳江、茂名的贫困户脱贫,与阳江产业共建项目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对口云南怒江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西藏林芝米林县、米林农场和重庆巫山县成效显著,推动四川甘孜稻城县、理塘县脱贫摘帽,与黑龙江黑河市对口合作取得新成果。

围绕建设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我市深入推进平安珠海、法治珠海建设,突出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治安警情逐年下降,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先后获得“中国法治政府奖”“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城市”等荣誉称号。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珠海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彰显“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交出了极具珠海特色、彰显珠海力量、展现珠海担当的优异答卷。

民心所向,政之所行。迈进“十四五”,珠海将继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城市,把推动共同富裕落实落细到办好教育、健康、住房、社保、养老等一件件民生实事上,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吸引高素质年轻人口、提高就业质量和居民收入水平、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健康珠海行动、构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及完善长租房政策、办好民生微实事、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建设“多网合一”的基层综合治理网格等方面展开布局,让广大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增强发展的整体性,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之举。“十四五”期间,珠海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标准打造全国乡村建设样板。引导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西部地区布局,加强海洋海岛保护开发利用,不断提高发展平衡性、协调性。

珠澳合作和横琴开发的进展牵动人心。在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看来,在珠三角城市中,珠海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应当积极发挥枢纽功能,不仅服务当地发展,还要面向更广阔的区域。展望未来,在促进珠澳民生交融方面,珠海将进一步拓展澳门市民的优质生活空间,以加快建设“澳门新街坊”为突破,推动跨境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有效衔接,探索实行在珠澳门居民享受本地市民待遇。加快建设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携手澳门共建世界级旅游休闲目的地。

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大力推进全域文明创建

刚刚过去的2020年,珠海顺利通过复查确认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并第五次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荣誉,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取得亮眼成绩。

高品质生活不可忽视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市委八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着力涵养多元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大力推进全域文明创建,不断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着眼更优效果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珠海作为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之一,担负着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探路的特殊使命,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擦亮“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是珠海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文明创建不是“大而空”,而是要落实到一件件小事中去。展望未来,珠海将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打造“线上+线下”文明素养提升生态系统,构建文明积分体系,组织开展“文明四季”系列活动,让文明之光照耀到珠海每位居民、每个角落,也让每一位来到珠海的人感受到这里的文明气息。

在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珠海将建立不文明行为治理清单制度,精准整治乱贴小广告、违章停放机动车、机动车不礼让行人、行人乱穿马路、遛狗不牵绳等问题。此外,珠海将营造持续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的浓厚氛围。针对灯杆灯箱、建筑围挡、门户枢纽、交通路口等重点区域,设计发布一批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公益广告,鼓舞全市干部群众主动投身到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之中。

香山湖公园三期广场。

作为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志愿者是城市中的一道亮丽风景,他们在扶贫济困、大型赛会、抢险救灾、环境保护及助老助残等众多领域奉献力量,默默为文明珠海发展添砖加瓦。“‘十四五’规划蓝图已绘就,新征程已经开启,我们要调动各方力量,把志愿服务融入到市民生活当中,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新风尚,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扎根在每一位市民心中。”广东省“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获得者、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教师蒋梦说。

人民群众不仅是文明城市的建设者,也是文明成果的享有者。接下来,珠海将做实做细“民生微实事”工作,以“小切口大变化”解决老百姓生活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让群众深切感知文明城市建设带来的变化,提高市民归属感、荣誉感和满意度。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经纬:

巩固生态优势 提升宜居环境

聚焦“十四五”,市委八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绿色低碳典范,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巩固提升生态宜居的城市特色。“生态环境优良是珠海的金字招牌,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经纬表示,“三期叠加”时期,市生态环境局将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进一步巩固提升珠海的生态环境优势,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不断改善珠海生态宜居环境。

“十四五”期间,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继续聚焦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安全管控、固体废弃物、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等方面。一是通过陆海统筹防治近岸海域污染、建立黑臭水体监测联动机制、加强前山河流域智慧监管等措施系统做好水生态治理保护;二是通过强化臭氧污染攻坚技术攻关及优化移动源监督管理,实现科技创新引领大气精准治理;三是建立全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监管联动机制,确保全市土壤的安全开发利用;四是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着眼长远筹划我市在建固体废物处置工程建设,不断补齐我市生活及工业污水处理短板,筑牢我市生态环境底盘。

斗门区白蕉镇虾山村党总支书记杨云锋:

以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市委八届九次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标准打造全国乡村建设样板,特别提出要发挥斗门区乡村振兴主战场的牵引作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干部,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为村民谋幸福的奔头也更足了。”斗门区白蕉镇虾山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云锋说。

虾山村曾是问题突出的“上访村”“落后村”,经过对软弱涣散党组织集中整顿,一举摘掉“问题村”帽子。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有着200多年历史的虾山村开始着力打造客家主题文化村。现在,虾山村客家美食闻名遐迩,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实现了美丽蝶变。2019年,虾山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在杨云锋看来,市委八届九次全会提出的“切实加强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推动各类人才‘下得来、留得住、出得去’”,无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新动力。“希望我们有更多举措引才到村,持续优化乡村人才队伍结构,实现乡村人才培育常态化,以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澳门青年黄景禧:

在珠海开辟“第二家园”

市委八届九次全会提出,珠海将成为一座高品质生活广泛享有,令人向往的青春之城、活力之都。澳门青年、人和启邦显辉(横琴)联营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副主席黄景禧对此充满信心。“目前珠澳合作已经取得很多成绩,我认为,下一个5年是珠澳合作的黄金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等都会为珠澳合作带来新机遇。”深度融入珠海发展一年多来,黄景禧越来越直观地感受到了珠海这座城市的活力。

“澳门居民在珠海就业、生活有各种优惠政策,加上区位优势,珠海十分具有吸引力。以前珠海对于我来说是‘他乡’,现在我觉得自己也是珠海的一份子。”黄景禧表示,“希望可以发挥自己掌握两套法律体系知识的专业能力,为珠澳两地制度衔接作出贡献。”

实习编辑 陈苑婷

(作者:郑振华 宋一诺 苑世敏 吴梓昊)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