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下午,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和广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在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珠江新城院区联合组织召开广州市医疗卫生机构消防安全示范点达标创建工作现场会,全面部署深入推进医疗卫生机构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
穗开展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达标活动
据了解,今年4月,广州市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召开会议,围绕打通消防生命通道、重点场所治理、突出风险整治、乡村火灾防控、重点行业管理五项重点,部署了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如何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消防管理水平和火灾防控能力?今年,广州对照相关规定并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医疗卫生机构消防安全达标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此举旨在通过开展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达标活动,推动医疗卫生机构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固化消防安全工作方式方法,促进消防安全风险自主评估、消防安全隐患自主检查和自主整改,确保不发生火灾事故。
现场会上,广州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进一步强化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外,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结合正在进行的百日安全攻坚行动和即将开始的冬春火灾防控工作,不间断地组织隐患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问题,逐一拉条挂账进行整改,“对于需要时间解决的问题,在没有解决之前,一定要采取可靠的防范措施,防止在问题解决期间发生问题。”
“医疗卫生机构要进一步认清形势,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结合实际主动作为,借鉴广州市妇幼医疗中心的先进管理经验,全面推进单位消防管理工作标准化。”广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相关负责人说,在提高火灾初期扑救能力的同时,医疗卫生机构要做消防安全管理的明白人,建立一套单位内部安全管理档案,对本单位的消防设施、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等情况登记造册,并实行动态管理,通过日常防火检查巡查,保证消防设施完整好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无阻,特别是要盯紧电动车管理,集中设置停放处和充电点,严禁入楼入户。
示范点:广州市妇儿中心消防安全特色装备获赞
作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妇女儿童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既是广州消防重点单位标准化管理先进单位,也是广州市医疗卫生机构消防安全达标工程示范单位。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相关负责人在现场会上介绍了达标创建工作经验。据悉,在严格落实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方面,市妇儿医疗中心就提高员工消防知识培训合格率进行鱼骨图分析,目前员工消防知识合格率已从65%提升到100%。
“我们全年理论消防知识、技能培训演练160场次,参加人员达5221人次。不仅如此,我们还针对科室医疗设备、医护人员以及收治病患的不同,开展针对性、个性化的培训,并细化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该负责人说,“以新生儿科为例,婴儿转运车的数量、停放位置、疏散路线以及紧急情况下谁来操作等细节,都一一做了明确、清晰的规定。”
在微型消防站的建设上,广州市妇儿中心采取了一站多点模式,同时进行“颜色管理”,即:高、低压电房等易发生火灾部位设为红色区域,一般重点部位如人员密集部位设为黄色区域,无主要设施设备的地带设为绿色区域。
现场观摩环节,广州市妇儿中心展示了多项消防安全特色装备,其中新生儿科自主发明的转运袋吸引了众多与会者的眼球,让大家频频点赞。“新生儿科的孩子们没有自救能力,病房安全管理特别重要。一旦发生紧急事件怎样将孩子们快速有效转移至安全地带也是我们医护人员一直思考的问题。”新生儿科副主任护师王晓杰说,“传统手抱的方式,一人一次最多抱两个孩子,紧急疏散时并不安全。基于这样的情况,我就设计了这个转运袋,第一代是2008年推出的,随着不断改良,第二代转运袋于去年初拿到了国家专利。”
转运袋所用的布料结实且是防火材料。“根据新生儿的普遍身高和体型,设计了口袋的深度和大小。”王晓杰透露,通过现场模拟,从摆放位置和承受重量的角度考量,转运袋设计为四个口袋,并在两侧缝上了魔术贴,起到固定作用。“第二代的转运袋不仅增加了腿部固定带(类似安全带),还口袋外部贴上了反光条,进一步提升了紧急转运途中的安全性。”
“通过使用婴儿转运车和转运袋,一名医护人员一次可以转运5个孩子,效率提升了。”王晓杰说,在新生儿科,消防应急预案设有四个角色,相关信息上墙,每名医护人员每天上岗前都对自己应承担的角色做到心中有数。
编辑 刘桂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