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讲授到田间实践,深圳市农检中心科技助农显实效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何泳
17:5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今年3月到10月,深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以下简称“深圳市农检中心”)的农业课堂一路从城市延伸到深汕乡村、云南高原,六场推广活动相继落地,线上“深农云驿站”“深农新视野”同步开课,形成了“线上传技、线下实践”的联动格局。

当专家的讲座化作田埂上的实践,当“云课堂”上的知识在泥土里开花结果,一场从深圳出发、跨越城市与乡村的“科技助农”行动,正将农业技术的种子播向更广阔的田野。线下480多名农业管理者、技术骨干与种植户,210家农业企业积极参与其中,线上36万余人次参与“深农云驿站”“深农新视野”等平台的学习和互动。从数字赋能到科学用药,从新品种推广到肥料减量增效,深圳正在以科技的温度和速度,让“百千万工程”的种子在更广阔的田野里发芽,为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鲜活动能。

打通“推广最后一公里”

让农技服务从“找上门”变成“送到手”

深圳市农检中心被视为市民“菜篮子安全”的守护者;如今,它也成为农业科技创新运用的“第一现场”。

近年来,深圳市农检中心主动将检测监管与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和服务指导有机融合,探索构建“检测+科研+推广+服务”一体化工作体系,推动农业科技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从创设线上培训平台到培育专业人才队伍,深圳市农检中心不断强化农业现代化的“智力引擎”。

在今年的农技推广系列活动中,中心重点展示了“深农云驿站”“深农新视野”“粤农友圈”三大数字化平台。其中,“深农云驿站”聚合700余节农技课程,覆盖种植、营销、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为基层农户提供免费、系统的线上学习渠道;“深农新视野”聚焦前沿农业资讯与优秀案例展示,帮助农企与农户紧跟政策导向与市场脉动;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打造的“粤农友圈”则以社交化方式构建了覆盖广东21地市、110多个县区的农技服务网络,连接近千家机构与两万名专家,实现线上问诊、线下指导双向互动。

正是依托这些数字化农技推广服务系统,深圳市农检中心得以打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让农技服务从“找上门”变成“送到手”。

跨地域联动助农惠农

让深圳农业技术“走出去、落下去”

从福田区人民大厦到深汕赤石街道的天子山农业公园,再到云南红河泸西、曲靖蔬菜基地……深圳市农检中心以农技推广为抓手,串联起深圳市内、深汕特别合作区、云南多地,绘就出一幅跨区域、联城乡的“农技下乡”新图景,让创新成果深入田间地头,实实在在惠及农民。

在深圳市内,智慧农业先行。3月,深圳市农检中心举办“AI赋能农业发展”主题活动,邀请丰农控股与溯源大数据专家讲解人工智能与数字溯源在农业产业中的应用,现场展示“深农云驿站”等数字平台如何助力农业精细化管理,吸引200余名企业与技术骨干参与。

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推广与惠农并举。6月与10月,中心分别在大安村和水美村举办沙葛栽培与晚稻管理两场实训课程,专家深入田间讲解品种改良、水肥调控和病虫防控,为农户“送技术、送物资、送信心”,惠及近百名种植户,成为“百千万工程”下政企农协同推进的生动样本。

在云南泸西与曲靖,科技携手质量共治。7月至8月,中心专家团围绕蔬菜标准化生产、农残防控及绿色种植开展指导,针对当地小香葱“农残超标”等问题提出科学用药方案,并通过“深农云驿站”建立长效联系机制,带动两地“市外菜篮子”基地提质增效。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

绘就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在多地联动的农业推广行动背后,是深圳市农检中心扎实的科研实力与体系化的技术支撑。多年来,深圳市农检中心始终以“科学、公正、高效、服务”为质量方针,构建起覆盖全链条、全品种、多项目、多领域的检测与技术服务体系——检测参数达7000余项,检测范围涵盖农产品、农业投入品与产地环境,服务对象延伸至农林、水产、畜牧、渔业等多个领域。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随着更多创新成果的落地转化,深圳市农检中心将继续从深圳出发,以科技为桥梁,以服务为纽带,构建起贯通检测、推广、监测与防控的综合支撑体系,让深圳的农业科技成果惠及更广阔的田野,让创新的种子在南粤大地上持续生长、开花、结果。

(深圳市农检中心供图)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刘彦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徐兴东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何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