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深圳前海欢乐剧场,一场突破传统的全运会闭幕式正在上演。面对大海,背靠城市天际线,本次闭幕式是在全运会历史上首次把闭幕式搬到滨海实景舞台进行,将陆域看台与水域舞台创新融合设计。当那张象征无限的“纸”从水面缓缓升起,粤港澳大湾区的故事在上面徐徐展开。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赖犁 何龙 摄
“我们同饮一江水,共赏一轮圆月。”闭幕式总导演沈晨如是说,闭幕式将呈现独有的中国式浪漫图卷。这句诗意的表达,成为整场闭幕式的情感核心,也将粤港澳大地紧密相连的血脉情缘凝结其中。
海天为幕,回家为主题
“闭幕式的主题是回家。”沈晨在接受采访时反复强调这一理念,“13天赛程结束了,我们让运动员在争分夺秒、争先恐后以后回到深圳这个大家庭来休息休息。”
这一“回家”的主题从闭幕式第一个瞬间便已开启。当短片结束,粤港澳三地的体育明星抵达现场,实际上就是在做粤港澳三地的收官——回到深圳这个温暖的家、年轻的家、科技的家。运动员入场时,他们不再分裂成整齐的队伍,而是从四个入口以欢聚一堂的方式涌入现场,其乐融融。
“现场有个精心设置的大礼物,”闭幕式文学总撰稿孙磊说,“让所有的运动员、裁判员都感受到自己是全运的一分子,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分子。”这种回家的温暖感觉,与以往任何大型赛事闭幕式的氛围都截然不同。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赖犁 何龙 摄
六大篇章,绘就湾区画卷
闭幕式文体展演部分包含六个精彩段落,每个段落都有自己的特色,却又被一条隐形的故事线紧密串联。演出在六个不同的段落中融入了科技元素、岭南文化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文特色。既有舞狮、粤剧等非遗元素,也有现代歌舞演绎时代精神。粤港澳大湾区三地演员共同参与,生动演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段落《遥远的歌谣》 中,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唱出童年歌谣,观众在现场看到萤火虫、星辰和巨大的榕树。最神奇的是,从榕树枝头飞起的黑脸琵鹭缓缓飞抵水面后,将“纸舞台”从水面衔出,让观众看见舞台的呈现。
《闯海逐浪》 表达深圳45年来的辉煌成就,是一个实景的、带有史诗质感的表演。历代年轻人在这张“纸”上奋斗,挥洒自己的力量和精神。巨大的集装箱吊装着“2025”的年份横跨在舞台上方,象征着深圳不断向前的发展。
《科创向未来》 展现深圳的高科技特色。30多个机械臂和十几个无人小车,以及集装箱中穿着LED服装的演员和机器人在一起表演,创造出一个梦幻和科幻的场景。
《中华体育精神》 包含小轮车和滑板竞技、花游和中华龙舟三段表演。后两段是在全水域进行的表演。花游首次出现在这种赛事的大型文体表演中,而中华龙舟则由225名河南塔沟的孩子们表演,最后组成三到四层的人梯,展现众志成城、拼搏向前的精神。
《大湾区交响》 表达粤港澳三地的音乐剧孩子们引领所有年轻人从广州走到澳门,从香港回到深圳的旅程,赞美今天的幸福生活。
《幸福家园》 作为收官之作,将情感推向高潮。合唱团的孩子们朗诵从北斗保护到万家灯火呵护的内容,带出深圳8位志愿者,他们用简单的话语表达“初心不忘,守护家园”的信念。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赖犁 何龙 摄
环境挑战,创新应对
这场别开生面的闭幕式背后,是创作团队面对的巨大挑战和不断创新。“这次是一个面对大海,面对整个深圳环境的实景空间,难度非常之大。”沈晨导演坦言。
团队每天都要根据潮汐的涨落调整灯光的预设位置,根据风力的大小调整吊瓶在空中摆动的时间。有时为了确保安全,吊瓶必须抵达安全位置,但又不能让它消失影像,这需要大胆的应变能力。
由于是在水中表演,参演的孩子们也克服了巨大困难,不仅要抵抗寒冷,抵抗水面,还要把自己最好的表演状态体现出来。“我们也很心疼他们,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让他们在这种环境和寒冷天气底下进行。”沈导动情地说。
面对环境的变化,团队每天都用最积极的方式应对。在沈晨看来,这种应对挑战的过程本身就是创新。“当我们最终克服了所有困难,创新的结果是完美的,我们每个人心里面就开心了。”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赖犁 何龙 摄
科技赋能,文化铸魂
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城市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深圳此次积极推进“科技办赛”,将最新科技产品、创新技术融入办赛全链条、全过程。
十五运会深圳赛区执委会科技专班常务副组长、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何建辉介绍:“十五运会闭幕式,将是一个汇聚‘液态画布’、裸眼3D、智能穿戴、5G云控、无人驾驶等最新科技产品的秀场。”
华为互联网媒体系统部总经理汪涛补充道:“在网络保障方面,我们依托5G、WIFI6等先进技术,实现场馆内外网络全覆盖。在沉浸式体验方面,我们依托华为云、空间计算、多端云渲染技术,运用AR虚拟现实等,结合拍摄手段,实现观众多角度、多维度观演互动。”
但科技只是手段,文化才是灵魂。闭幕式巧妙融入了岭南文化和大湾区的人文特色。既有舞狮、粤剧等非遗元素,也有现代歌舞演绎时代精神。粤港澳大湾区三地演员共同参与,生动演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沈晨导演强调:“虽然我们没有把非遗文化全部展现在舞台上,但把我们高科技最经典的、适合文体展演的部分呈现出来,这表达的是所有年轻人、所有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创造力。”
中国式浪漫,温暖人心
如何在这场闭幕式中体现“中国式的浪漫”?孙磊给出了答案:“大家可以在里面看到漫天星辰、大海、千家万户的灯火在点亮。每一盏灯火里都有我,每一片星辉里都有我,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片热土上的一个分子。”
这种浪漫体现在每个细节中——当蛇口小学的孩子们唱起粤语童谣《一只猪仔》,当他们与蛋糕公司合作制作的蛋糕献给现场运动员,当所有人一起拍下“全家福”.……这些温馨的瞬间共同构成了闭幕式的温暖基调。
“我们希望所有的观众在看到闭幕式之后,都能够在里面看到自己的身影,都能够看到自己在其中的那一份小小的烙印,能够有深刻的共鸣,同时也被这样温暖的深情的情感所带动,大家共同去拥抱我们的家。”孙磊说。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赖犁 何龙 摄
同饮一江水,共一轮圆月
在运动员退场环节,没有冷冰冰的流程,而是有一段特别温情的少女阿卡贝拉无伴奏合唱。她们用少女的心声表达“我们从未分开的手,我们永远紧密相连的心”,与天上的飞鸟问好,与白海豚一起嬉戏。
主题歌《欢迎常到湾区来》由孙楠、龚爽、王传越和曹芙嘉演唱,它的立意正是“同饮一江水,共一轮圆月”。孙磊介绍:“我们大湾区本身就是同饮一江水的,我们永远仰望着同一轮圆月,在这样的一个诗意主题和意境下,延展开了一首歌曲。”这首由孙磊作词、经典舞剧《只此青绿》作曲李亮合作完成的作品,从前面的深情不断转折起伏,最后推向奔跑欢歌的热烈情绪,实现全场享受生活的感觉。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赖犁 何龙 摄
创新熄火,期待再聚
闭幕式的熄火环节也与“科技思维”紧密结合,超越以往所有的熄火方式。当全运圣火缓缓熄灭,当粤港澳三地的兄弟姐妹相互道别,那份“同饮一江水,共一轮圆月”的情感却不会随之消散。这场闭幕式不仅仅是一场文体展演的结束,更是一次情感的凝聚与升华。
“家园,我爱我的家园,我喜欢我的家园,我们都回来了。”这份浓浓的情感,在文体展演推向高潮时响彻夜空,也必将回荡在每一个见证者的心中。
共望一轮月,共饮一江水。十五运会闭幕式以其独特的创意和深厚的情感,为这个体育盛会画上了温馨而难忘的句号,同时也打开了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发展的新篇章。在这片热土上,创新的故事还将继续,家的温暖将永远传递。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张蕾 二审 关越 三审 万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