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秀即高光!长安先导亮相高交会,以四大硬核产业成果诠释科技转化 “西安范式”

深圳特区报 丁薇
11-15 12:38
摘要

科创融合筑高地

11月14日-16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盛大启幕。这场被誉为“中国科技第一展”的盛会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半导体等前沿领域,为全球科创交流合作搭建起重要平台。在此盛会中,作为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核心载体之一的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首次受邀参展,以“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市场推动、项目管理”的市场化机制,集中展示全链条创新成果,生动诠释科技成果转化的“西安范式”,精准呼应高交会“科创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核心主旨。

四大战略新兴产业突破成为长安先导展区的“硬核看点”。本次高交会上,长安先导集中展示四大战略新兴产业突破:航空航天板块突出低空经济专项技术、发挥西安航空航天产业优势精准对接展会热点。

生命科学领域的3D 打印心脏模型技术已服务全国百余家三甲医院;近200个在研项目加速产业化。

人工智能领域依托15000P“四算融合”的异构算力调度平台构建“技术+场景+资本+人才”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为前沿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算力支撑;多模态融合生物识别技术核心算法打破非控环境3D人脸识别世界纪录;掌上冷阴极X光机技术以单人便携,无需供电优势应用于应急管理、安防检测、医疗检查等多领域。

物质科学微纳电子3D打印技术突破了全球微尺度三维共形曲面电路自适应打印难题;通过国际领先凝胶乳液软模板制备技术研发的原创防水拒油透气膜材料已实现产业化;常温常压固态氢储运技术破解新能源产业瓶颈。

这些成果的背后,是长安先导创新机制与全链条创新生态的有力支撑。依托“合伙共建、股权合作、投运分离、合伙人制”的独特机制,长安先导联合高校、科研院所,通过新建、整合、提升等方式,已构建起50余个一级创新平台、近200个二级技术攻关平台,涵盖专业实验室、共性技术研发、中试基地、垂直型概念验证中心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实验室-中试-产业化”的无缝衔接,为科技成果从“纸上”走向“地上”搭建了高效通道。

在科创服务生态方面,长安先导发布156项标准化科创服务清单,组建近800人技术经理人队伍,积极推动千余项关键技术突破。金融支持上,“股贷债基保”金融体系累计为平台内项目落实股权投资近10亿元,同时通过数据知识产权、科技研发保险等举措,为创新主体保驾护航,有效降低了创新风险。

展会期间,长安先导的“西安方案”吸引了全球目光,与十余国家和20余个地区的参展方围绕丝路科创合作展开深入洽谈。其“政府从管理者到合伙人”的转型实践,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

截至目前,中心通过“柔性用才”的方式已引进院士级专家57人、国家级人才301人,形成了“人才-项目-产业”的良性循环,为创新发展汇聚了强大智力支撑。

长安先导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西安市委、市政府为充分发挥本地科技资源富集、创新实力强劲优势批准设立的市场化新型研发机构,中心聚焦未来科技,着眼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致力于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高交会,希望未来每一年都能来到这里,将以高交会为纽带,推动长安先导走出西安、走向全国乃至全球,深化“科技出海、产品出海、服务出海”布局,持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源源不断的“西安动能”。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 丁薇  二审 玄伟东  三审 朱海燕


(作者:深圳特区报 丁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