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出行困难,现在一路顺畅,真的太舒心了!”家住光明区凤凰街道塘尾社区的麦先生,每天上班途经辖区某工地出入口时,总会为眼前的变化由衷感慨。曾经让周边居民频频皱眉的“堵心路”,如今已变身通畅整洁的便民路,成为凤凰街道民生改善的生动注脚。

作为工业建设的核心片区,凤凰街道建筑工地数量已连续4年位居光明区第一,工地从业人员超万人。伴随高强度建设而来的,是工地周边交通拥堵、市容杂乱等突出问题,不仅影响区域形象,更直接降低了居民的出行和生活体验,成为亟待破解的民生痛点。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凤凰街道工务部门依托街道“幸福里”工作机制,以“幸福大家谈”座谈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广泛收集居民意见,精准锁定交通秩序混乱、扬尘污染突出等核心问题。凭借党建引领的治理优势,街道迅速组建党员先锋治理队,推动工作人员下沉一线、驻点办公,形成“精准排查—靶向施策—闭环落实”的整治体系,打出一套标本兼治的“组合拳”。
在交通秩序整治方面,街道联合社区、交安等部门多点发力:充分利用工地周边边角地,规划建设临时停车场和电动车集中停放区,有效化解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难题;设置标准化围挡实现硬隔离,明确划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达成“三道分流”有序通行;创新引入“智慧道钉”夜间反光系统,通过主动发光提醒,全方位保障夜间出行安全。
针对工地卫生与扬尘污染问题,街道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每日开展工地周边杂物清理行动。创新实施“围、洗、停”三步防治法:在工地边界加密喷淋降尘系统形成“防护围”,在出口处配建标准化冲洗平台对车辆进行“立体洗”,对未冲洗干净的泥头车实行“强制停”,从源头遏制路面扬尘污染。
松白路两侧的塘尾社区罗群围大道与马角岭路,曾是居民反映最强烈的“老大难”路段。整治前,罗群围大道路面龟裂、雨天积水成潭,泥头车撒漏现象频发,高峰时段沦为“露天停车场”,被施工材料挤占的人行道上,老人小孩只能贴着车尾“蛇形”穿梭;马角岭路则双向车道碎石裸露,雨后积水没过脚踝,车辆乱停引发的喇叭声、刹车声此起彼伏,被居民无奈调侃为“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经过集中整治,如今两条道路已旧貌换新颜:早晚高峰车辆通行顺畅有序,路面干净整洁无积水,曾经的“堵心路”彻底变身“安心路”。“现在接送孙子上学再也不用绕路,走在人行道上特别踏实。”居住在附近的张阿姨的话,道出了周边居民的共同心声。
“我们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微更新’,就是要通过‘小切口’改造撬动居民‘大幸福’。”凤凰街道工务部门负责人表示,工地周边环境的改善,不仅让建设片区焕发出整洁有序的新活力,更让居民在“出行畅达、归家安心”的日常中,切实感受到“幸福里”的绵绵暖意。下一步,街道将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持续巩固整治成果,让民生福祉在常态化治理中不断升级。
读特&深圳晚报记者 李鸿婷 通讯员 陈友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