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深圳“围棋名城” 宝安区围棋协会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李吉莹 通讯员 赵志斌 文/图
09:2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未来,宝安区围棋协会将继续以荣誉为鞭策,推动大湾区围棋文化繁荣发展。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发布表彰决定,深圳市宝安区围棋协会凭借在围棋推广与群众体育领域的突出贡献,荣获“2021—2024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这一荣誉每四年评选一次,是群众体育领域的最高权威认可。


此次表彰中,宝安区围棋协会作为中国围棋协会推荐的3个获奖单位之一,更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区级单位,充分彰显了其在全国群众体育领域的示范引领地位。成立于2017年的协会虽资历尚浅,但成果卓著——如,持续推进“围棋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工程;参与创办“湾区杯”中国围棋大棋士赛、“宝安杯”全国围棋校际联赛等标杆赛事。


协会主要负责人表示,将以这份国家级荣誉为新起点,继续深耕围棋事业,创新赛事活动形式、扩大文化普及覆盖面,让传统围棋智慧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为推动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建设体育强国注入更多宝安力量。

2025第五届“湾区杯”中国围棋大棋士赛决赛现场,李轩豪对阵谢科。


赛事矩阵破圈升级 筑就湾区围棋文化高地

在赛事IP打造上,宝安区围棋协会的成绩单格外亮眼。由其参与创办的“湾区杯”中国围棋大棋士赛,五年来步步升级,连续两年写入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获评“深圳市十大高水平赛事”“深圳市十大特色赛事”,成为展现宝安文体软实力的重要窗口。

2021首届“湾区杯”中国围棋大棋士赛开幕。

从文化赋能到规模扩容,“湾区杯”的每一步创新都掷地有声。第二届配套举办的“落子南海边”深圳·中国围棋文化展,是深圳首次举办国家级围棋文化展,从围棋事业与产业发展视角,生动诠释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发展战略的宏伟布局。第三届赛事打破参赛壁垒,增设预选赛面向全国所有注册职业棋手开放,参赛人数从32人激增至155人,芮乃伟、战鹰等知名棋手纷纷参赛,包容性与影响力大幅提升。

古力与宝安中小学生代表进行指导棋。

宝安围棋协会国际赛事承办成果亮眼:成功举办国家A类赛事,第43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吸引6大洲55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业余棋手齐聚;今年还承办第三届亚洲业余围棋锦标赛,赛事期间举办“中外围棋世界冠军友谊赛”,韩国李昌镐与中国罗洗河时隔19年再度对弈,成为棋坛佳话。

中外围棋世界冠军对弈,李昌镐vs罗洗河

除了高端赛事,协会还打造了大湾区“9+2”城市交流赛、市及区中小学围棋赛等多层次赛事,让围棋文化在不同群体中落地生根。


围棋推广走进千家万户 构建围棋普及“宝安模式”

成立于2017年的宝安区围棋协会,是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管、宝安区民政局注册登记的专业性社会组织。自成立以来,协会以“围棋+”为抓手,推动这项传统运动进校园、进园区、进社区,开展赛事、公益培训、文化讲座等活动,惠及百万人次。

古力走进宝安中学,进行人工智能与围棋教育讲座。

在校园普及领域,协会成效尤为显著。参与创办国家级“宝安杯”全国围棋校际联赛并成功举办三届,联合区教育局签订《围棋进校园战略合作协议》,将围棋普及延伸至幼儿园及义务教育阶段,覆盖数十万师生,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宝安模式”。全国首家校园围棋展览馆、宝安围棋图书馆的建成,更让围棋文化有了实体载体。

李昌镐走进宝安大浪社区。

面向社会群体,协会精准对接需求:联合区总工会举办3届职工业余围棋赛,与区图书馆共建“围棋公益讲堂”年惠及5万人次,2023至2024年走进60个社区开展“薪火相传”活动覆盖10万人次。联动统战、机关事务管理、妇联等部门开展的民族主题交流、妇女儿童公益活动,更让围棋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桥梁。

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协会与商汤科技等企业合作,在全区建成50所围棋人工智能教室,推动“围棋文化+AI+教室”模式落地,为传统项目注入科技活力。如今,宝安区围棋人口已达30万,协会旗下“宝安少年棋院”更吸引广州、东莞等地青少年慕名而来,成为区域性围棋人才培养高地。

以本手筑基,以先手谋势,以妙手出彩。协会主要负责人表示:“未来,宝安区围棋协会将继续以荣誉为鞭策,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围棋文化繁荣发展,为深圳建设‘围棋名城’贡献坚实的宝安力量。”

编辑 高原 审读 张蕾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刘思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李吉莹 通讯员 赵志斌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