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龄老人的流金岁月与前沿的人工智能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11月12日起,民生微实事——《侨城北记忆》AI写作学习课在南山区侨城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正式开讲。这并非传统的写作辅导,而是用科技手段帮助乐龄老人“存档”珍贵记忆的创新实践。

资深媒体人+技术大牛跨界开讲
本次课程师资阵容堪称“高配”,资深媒体人与技术大牛跨界开讲。资深媒体人深谙故事叙述与文字表达;技术实践者带来如何让AI更好地服务于人的分享。这种跨越领域的知识传递,不仅分享了写作技能,也激发了老年学员的生活热情与创作欲望。
“老师的课程对我很有启发,我年轻的时候也爱写点小短文,现在退休了可以重拾写作的爱好,把自己过去的经历或者身边的故事记录下来。”听了课程的彭阿姨感慨道。另一位学员冯阿姨也表示:“今天我带了个小本子,不停地记笔记,上了课后希望能把自己所思所想、所困惑、所期盼的生活小事记录好。”

创新课堂助老人轻松“写”自传
在《侨城北记忆》AI写作学习课上,乐龄老人们不再是科技的旁观者,而是在学着用AI工具梳理人生阅历,并写成回忆录。
“平时我会用deepseek、豆包和腾讯元宝来查询,但还不会用来写小作文。”冯阿姨道出了许多同龄人的困扰,“怎么才能写好一篇文章,有了思路又不知从何下手。”这是部分老年人写作的难处。
本次课程直击这些痛点,创新引入AI写作系统。课程指导参与者梳理人生故事脉络,借助智能工具将零散的口述内容转化为结构清晰的文字,自动生成时间线框架。“希望让缺乏写作经验的老年人也能轻松完成记忆记录。”黄希彤说,让AI技术为老年人赋能。

4场AI写作课名额持续开放招募
对撰写自传、家族史及社区故事有兴趣的社区居民,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报名参加。
本次活动采用灵活的“4场基础课+1场分享会”模式,11月12日、14日、19日或21日连开4场,每场限20人,名额满后仍可现场报名。11月21日的专题分享会将邀请所有参与者交流心得、展示成果,并贴心地准备了“消乏小技巧”,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据活动主办方介绍,当《侨城北记忆》AI写作学习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老年人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自我实现价值。
冯阿姨、彭阿姨和她们的伙伴们,正成为勇于拥抱最新工具的“风华正茂”者,他们要用AI这支“智能笔”,存档属于自己的流金岁月。

(受访者供图)
编辑 李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上官文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