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科技赋能,龙华区福城街道破解电动车治理难题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杨明铭 吴禾昆
11-13 16:3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用“科技赋能+温情引导+信用提醒”的组合方式推进交通整治,让规范出行成为新风尚,为群众筑牢安全出行屏障。

电动车头盔佩戴率跃升至88.66%,龙澜大道上RFID设备默默“站岗”,交通违规关联征信预警温情约束……近期,深圳龙华区福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用“科技赋能+温情引导+信用提醒”的组合方式推进交通整治,让规范出行成为新风尚,为群众筑牢安全出行屏障。

精准施策+温情引导,头盔成为出行“标配”

福城街道交安办通过复盘近三年70起交通事故,锁定电动自行车违规、重点路口秩序混乱等核心痛点,将头盔佩戴作为整治重点。

84名劝导人员在35个重点路口定点值守,用耐心讲解替代生硬劝阻,累计劝导超10万人次;结合真实案例开展科普宣传,通过校园“小手拉大手”、约谈快递外卖站点等方式,让安全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以前觉得戴头盔闷热又麻烦,现在看到路口劝导员的贴心提醒,还有身边人都养成了习惯,自己也跟着坚持了下来。”章阁社区居民李女士说,如今戴头盔出门已经成为下意识的动作,“看着大家都规范骑行,心里踏实多了。”截至11月11日,辖区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头盔佩戴率从整治前的偏低水平稳步提升至88.66%,安全出行成为群众自觉选择。

RFID“悄悄守护”+征信预警,规范出行更有保障

福城辖区龙澜大道上的固定式RFID电动车抓拍设备正默默“站岗”——这些“隐形卫士”体积小巧、安装隐蔽,可精准捕捉电动自行车骑乘人未戴头盔、占用机动车道等违规行为,搭载的高清摄像与射频识别技术,能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测、无接触式精准抓拍,既不干扰正常交通流,又能清晰记录违规轨迹与时间节点,让违规行为无处遁形。

为破解传统执法“人力有限、覆盖不足”的难题,福城街道将3台RFID设备统一部署在龙澜大道,这些“隐形卫士”24小时不间断工作,对电动自行车违规行驶行为进行实时监测、精准抓拍,既不影响正常通行,又能及时发现违规行为。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11日,该设备已累计抓拍违规行驶8938宗,对突出违规开单991宗,有效弥补了人工执法的时空盲区。

值得一提的是,街道推出柔性约束机制,对多次违规、拒不整改的行为启动征信关联预警,而非直接挂钩惩戒。

“刚开始不知道路上有这个设备,两次不小心走机动车道被抓拍后,收到了征信预警提醒,才意识到规范骑行的重要性。”市民陈某说,这种提前预警的方式让人容易接受。“不是生硬处罚,而是提醒我重视规则,现在每次经过都会格外留意,慢慢就养成了好习惯。”

外卖骑手小王也表示,公司会同步推送征信预警相关要求,“违规不仅关乎罚款,还可能影响征信,规范骑行既是保护自己,也是对个人信用负责。”

“交通整治既要严管,更要厚爱。”福城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优化RFID设备布局,细化征信预警实施细则,完善“劝导+执法+宣传”防控体系,用更具温度的治理方式,让规范出行深入人心,为群众打造更安全、更顺畅的道路交通环境。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张蕾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万晖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杨明铭 吴禾昆)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