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设计界的一大盛事和深圳重要的城市文化名片,为期10天的2025深圳设计周于11月7日落下帷幕。本届设计周不仅为市民带来一场“设计嘉年华”,以设计赋能产业发展,还连接全球设计资源,展现深圳在全球设计的担当与实力,让深圳设计再次闪耀全球。
以设计赋能高质量发展,让经典在创新中绽放
深圳是联合国授予的中国第一个设计之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设计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深圳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自2017年首届深圳设计周惊艳亮相以来,市委宣传部持续推动设计周的高质量发展和品牌焕新,致力于将设计周打造成为推动深圳设计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023年深圳市发布《深圳市“设计之都”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这是深圳市首次以建设“设计之都”为目标制定三年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提出,深圳力争于2026年建成世界一流“设计之都”,并于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
设计是文化传承的鲜活载体,更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2025年深圳设计周以“设计让经典绽放”为主题,深刻诠释了深圳对文化传承的时代思考——这里的 “经典”,既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也包括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来铸就的城市精神与产业成果;“绽放”,意味着通过当代设计的力量,让经典焕发新生,融入现代生活,最终惠及每一位市民。

设计活动日益增多、设计品牌越擦越亮、设计产业蓬勃发展……如今,深圳正在充分释放驱动力,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截至去年,深圳约有1.2万家设计机构和近20万名专业设计人员,设计产业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数千亿元。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设计领域占据国内较大市场份额,深圳设计周、创意十二月等品牌活动赢得国内外的口碑。
产研融合,提升深圳市设计核心竞争力
作为“中国工业第一城”,深圳发达的制造业和高效供应链,为设计提供了从创意到落地的完整闭环。2022年,深圳提出重点发展壮大“20+8”产业集群,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为设计与产业搭建了桥梁,以产业政策为引导,为设计融入各行业、各领域培育了肥沃土壤。

聚焦设计赋能城市与产业,2025深圳环球设计大奖“鲲鹏奖”进一步优化升级,总奖金达400万元人民币。尤其今年首次新增“行业命题”板块,既紧密对接深圳传统优势产业,如服装、家具、黄金珠宝等,也覆盖“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如人工智能、数字创意等,还赋能“百千万工程”助农公益项目。值得一提的是,AI浪潮下,深圳更抢先布局设计技术创新,自主研发“灵鹿未来”多模态设计大模型,推动 AI 技术在设计流程中的场景化应用。深圳环球设计大奖更是设立专门 AI 子项,彰显技术引领产业升级的前瞻视野。

为了给设计产业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深圳设计周高校联盟在本届设计周启动,共同深化湾区“产学研”协同创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师丹青对此赞赏有加。他认为,深圳的产业在全国、在大湾区具有深远影响力和辐射力。深圳既有对行业的高瞻远瞩,也有跟产业、环境的土壤。两者相结合是最好的培育未来人才的模式。
全球协同,深圳设计助力国际设计生态发展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的重要成员,深圳设计在全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届设计周期间,全球 “设计之都” 圆桌对话汇聚伊斯坦布尔、曼谷、北京、上海等十余个国际国内城市代表,围绕 AI 背景下的设计政策与发展策略深度研讨;全球设计师大会,聚焦“AI兴起”主题,不仅强化深圳作为“设计之都”的全球影响力,也为AI时代的设计行业提供思想启迪与合作契机。

此外,今年设计周将“主宾国”合作机制升级为“全球伙伴”计划,通过与多个国家与国际城市的深度合作,更有针对性地探讨国际设计力量间的互惠合作。设计周期间还发布了《世界设计之都蓝皮书》,该书作为“设计之都蓝皮书”的首部报告,为全球城市探索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的协同路径。

全球设计大咖盛赞深圳蓬勃的创意设计力量。国际设计理事会前主席、加拿大设计协会会长乔纳森·斯特莱布利认为,如果说“深圳速度”曾经是制造业的奇迹,那么今天的“深圳设计”则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创新迭代速度。世界设计组织前主席斯里尼·斯里尼瓦桑提到,深圳设计是全球创新版图上最活跃的“端口”,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始终走在前列。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吴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