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芯力量,金融强赋能!工行深圳市分行助力2025湾芯展

李超
11-03 14:09
摘要

湾区芯力量,金融强赋能!工行深圳市分行助力2025湾芯展

深圳,这座以创新为基因的城市,正加速构建全球半导体产业创新高地。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浪潮中,金融机构作为重要支撑力量,持续为产业注入“活水”。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简称“工行深圳市分行”)便是其中的核心参与者——近期,该行以湾区半导体企业金融服务伙伴和重要赞助商身份亮相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湾芯展),全方位参与开幕式、颁奖典礼、投融资论坛三大核心环节,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借此契机,深圳晚报对话工行深圳市分行,围绕半导体产业金融服务创新、科技企业支持路径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探寻金融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工行方案”。

此次湾芯展,工行深圳市分行带来了哪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为何选择以重要赞助商身份深度参与?

首先,工行对半导体产业的定位是深圳“20+8”产业集群的核心领域,也是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赛道,我们始终将其作为科技金融服务的重点方向。

此次参展,工行深圳市分行核心呈现了“专属展区+定制服务”的组合模式:工行展区内组建了资深科技金融团队“现场服务”。针对企业最关心的日常经营资金需求,我们聚焦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成品销售的纵向生产链条,推出适配的融资与结算方案,帮助企业优化资金流转效率;针对工业软件、设备制造、设计、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客群,提供“融资+融智”金融服务方案;针对个人投资者关注的产业趋势,团队也会结合政策导向与市场动态,提供客观的投资参考。

选择深度参与湾芯展,本质是响应产业需求。当前半导体产业正处于技术突破与产能扩张的关键期,企业需要更精准的金融支持,而展会汇聚了全球超600家产业链企业,恰好为银企之间搭建了“零距离”对接的平台。通过这种方式,让金融服务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融入”,真正地将工行的金融活水灌入到产业生态。

半导体企业多为“重技术、轻资产”,工行在服务这类企业时,如何突破传统信贷模式的限制?

传统信贷依赖财务指标与抵质押资产,但科技企业的核心价值往往体现在研发团队、知识产权、成长潜力上。为此,工行深圳市分行从评价体系、产品矩阵等维度做了系统性创新。

在评价体系上,我们彻底转变思路:弱化营收、利润等传统指标,重点考察企业的人才引进质量、研发投入强度、投资人认可度,以及知识产权的含金量与商业转化能力。比如建立“三位一体”评审机制——前台部门提前做行业研究、中台部门派驻专职审查员、科技金融贷审会专属审批,把“押得住”的传统思维,转向“看得准”企业未来价值的专业判断,审批效率也因为更加专注和专业得以大幅提升。

在产品矩阵上,围绕企业“股权+知识产权”两大核心资产将金融服务做精做深。比如推出“科知贷”,让专利、著作权等“知产”变“资产”,解决企业无抵押物的痛点;针对企业长期研发需求,打造“科优贷”中长期贷款;还更新了研发贷、并购贷等传统产品,同时依托AIC股权投资扩大试点政策,利用集团子公司资源优势,成立工融科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拓宽股权投资路径。

这些创新的核心,就是让金融服务“适配”科技企业的成长规律,而不是让企业“迁就”传统金融规则。

面向未来,工行深圳市分行在科技金融与产业服务上,还有哪些规划?

核心方向很明确——继续深化“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助力深圳打造全球半导体产业创新高地。

一方面,持续迭代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比如加强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用大数据和AI优化企业画像模型,让金融服务更加前置,从“人找服务”变成“服务找人”;另一方面,进一步拓展产业生态。比如深化与行业协会、投资机构、政府部门的合作,常态化举办投融资路演、产学研座谈,帮助企业链接技术、资本、市场资源。

截至2025年9月末,工行深圳市分行科技企业融资客户超8000户,科技贷款余额超2300亿元,未来还会继续加大投入。金融与产业是共生共荣的关系,只有产业强,金融才能更有活力;而国有大行的使命,就是做产业发展最坚实的金融后盾。

深圳晚报记者  李超

(作者:李超)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