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康之家·鹏园护理公寓8楼,“00后”护理员陈白慧总能够准确说出每位长辈的照护重点:哪位长辈容易摔倒、哪位有糖尿病、哪位需要关注皮肤状态···每位长辈的情况她都了然入心,并且熟练操作智能设备查看他们的睡眠数据与生命体征。这个最初因专业调剂“误入”养老行业的姑娘,如今已在智慧养老的浪潮中找到职业热爱,用专业与活力守护长辈的晚年生活。

智能设备打破“传统养老”刻板印象
“一开始以为养老就是照顾长辈吃喝,没想到能这么‘高科技’。”回忆初入泰康之家·鹏园的场景,陈白慧仍记忆犹新。作为肇庆医学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她最初对专业的认知停留在“被调剂”的被动中,甚至觉得“毕业后可能就是去传统养老院做体力活”。
但实习第一天,泰康之家·鹏园的智慧化设备就让她刷新认知:智能床垫24小时监测长辈心率、呼吸、睡眠,一旦异常立即报警;离床报警器及时提醒长辈离床情况,减少高风险长辈跌倒概率;二代报警卡既能开门、刷饭卡,还能定位与紧急呼救。“以前在课本里学的‘智慧养老’,在这里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工具。”陈白慧说,智能设备不仅减轻了护理负担,更让照护变得精准高效。
她举例,过去护理员需要1-2小时巡房查看长辈状态,既耗费精力又可能打扰居民休息;现在有了离床报警系统,长辈夜间的生命体征数据实时同步到后台,“只要手机提醒正常,再加上日常巡视,我们能更加放心,有异常也能第一时间赶到,既安全又省心。”

“老带新”,大赛历练铸就过硬本领
刚接触护理工作时,缺乏实战经验的陈白慧也曾陷入焦虑。第一次为长辈做鼻饲护理前,她反复背诵课本里的操作流程,却仍担心“剂量错了、温度不合适”。但泰康之家·鹏园的“老带新”模式,却能帮她快速跨过难关。
“主管先带我在智慧系统里查看长辈的健康档案,包括过敏史、饮食禁忌,甚至鼻饲管的型号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陈白慧回忆,实际操作时,前辈手把手教学,指导了抬高床头、判断胃管位置、测量鼻饲液的温度、控制喂食速度及观察喂食过程等,使白慧快速掌握鼻饲注食的操作要点,消除恐惧心理,快速上手,到目前能够承担楼层带教工作,取得快速成长与突破。
为了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在主管的鼓励下,陈白慧主动报名参加了2025年深圳市养老护理员大赛,主管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白慧,比赛带来的成长非常迅速且扎实。“上学时老师提过,但没重视;工作后想在行业深耕,就想通过大赛检验自己。”备赛期间,她将智慧设备的操作技巧与专业护理知识结合,反复打磨鼻饲、压疮护理等实操流程,最终凭借扎实的功底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获奖不仅是认可,更让我明白,专业+科技的结合,能让护理工作更有底气。”
如今,她每天都会通过泰康养老智慧平台,查看负责楼层的长辈们的夜间睡眠数据、生命体征曲线,“如果看到张叔的深睡时长比前一天短,我会重点关注他当天的精神状态,及时调整照护方案。” 大赛积累的经验,也让她在应对突发情况时更加从容,“比如遇到长辈突发不适,能更快结合智能设备数据判断情况,配合医生处置。”陈白慧说。

从“完成工作”到“把长辈当家人”,温暖与智慧同行
随着对工作的深入,陈白慧不仅依赖智慧设备的“硬支撑”,更感受到养老行业的“软温度”。有一次张阿姨因误会情绪激动,当众推开来安慰自己的陈白慧,可当天下午却转头回来主动关心她:“你笑起来了,别放在心上哦。”也有新入住长辈的家属,仅凭家属群里的照片就认出她,拉着她的手说“辛苦你们照顾叔叔”。
这些瞬间,让她从最初“为了完成工作”,变成“心甘情愿投入心血”。而智慧设备,则让这份“用心”更有方向。她会用智能小泰智能音箱帮听力不好的长辈播放戏曲,用下棋机器人陪独居长辈解闷,“以前想陪长辈互动,却怕找不到合适的方式;现在有了这些设备,能精准满足他们的兴趣需求,相处更融洽。”

以青春之姿,拥抱智慧养老新未来
如今,陈白慧早已不再纠结“为何进入这个行业”,反而对未来充满期待。虽然家人最初对养老行业的认知仍停留在“传统层面”,但看到她通过智慧设备高效工作、得到长辈认可,也从“担忧”变成“理解”。
作为泰康之家·鹏园年轻护理团队的一员,她深知智慧养老正在让行业变得更有吸引力。“以前同学里做养老护理的很少,但现在有3个同学也在泰康之家的其他岗位工作。”她常跟想入行的年轻人分享:“别被‘传统养老’的印象束缚,现在的养老行业有智能设备、有专业体系,只要肯学习,就能找到价值。”
晶报记者 刘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