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公园成为深圳最具代表性的网红打卡地之一!有碧眼水库的“功劳”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方胜 文/图
10-27 18:0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碧水映虹桥 赋能“水经济”

近年来,深圳提出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经济、水文化“六水共治”的理念。光明区在碧眼水库的基础上,升级打造了虹桥公园,名为“虹桥”的景观廊道与碧波荡漾的水库,共同构成了深圳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网红打卡地之一,使其成为“水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

碧眼水库位于虹桥公园核心区域

举办十五运自行车赛

上周末,记者来到光明区虹桥公园。周末的虹桥公园十分热闹,不少市民携家带口来到这里休闲。

自行车比赛的观赛指引牌

一进公园大门口,记者就看到第十五届全运会自行车(自由式小轮车)比赛的观赛指引牌。同行的光明区水务局高级工程师汤伟真向记者介绍道:“虹桥公园建设有篮球场、羽毛球场、门球场、排球场等众多体育设施。特别是碧眼水库周围,充分利用滨水空间,合理布局了滑板运动场、车模赛场、BMX自由式及障碍式3个大型运动场,可以组织专业级体育赛事。”

老水库迎来新机遇

碧眼水库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建设,并于1962年10月建成。 “当年,碧眼水库的功能以农业灌溉为主,后来随着片区人口增多,又加入了供水功能,为光明区的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汤伟真一边带着记者向虹桥公园核心区前行,一边继续介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供水水库的管理是比较严格的,水库虽在,却似‘养在深闺’。不过,随着深圳供水网络的完善,逐步实现了大水厂集中供水。2017年前后,碧眼水库功能从供水调整为防洪为主。”

说话间,我们来到了老碧眼水厂的旧址。2017年碧眼水库取消供水功能后,这座小水厂也随即停产,片区改为从光明水厂引水,泵站就设在碧眼水厂原来的厂房内。为了保留当年的记忆,区水务局和区水务公司将这里改造为虹桥水文化展馆,供市民游客参观。

“大水厂集中供水,实现了水资源的规模化处理和调配,提高供水效率和质量。而碧眼水库取消供水功能后,也为虹桥公园的建设创造了基础条件——公园不仅有山,还能亲水了。2019年4月,虹桥公园一期开工,2020年11月对外开放,2021年7月,又开工建设了虹桥公园二期,2024年底全面完工。”汤伟真说。

设施不断迭代提升

穿过广深港和赣深高铁桥,眼前豁然开朗——碧眼水库宛若碧玉镶嵌在群山间,远处青山间虹桥跌宕,红色空中廊道如丝带般蜿蜒于连绵的绿意之上,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2024年10月开放的“日熹阁”

开门即红的虹桥公园,也在不断迭代升级。2023年,光明区开始实施碧眼水库水环境综合提升工程,对大坝进行美化、对周边湿地提升改造。我们右前方不远处,就是2024年10月开放的“日熹阁”。这座以简洁圆柱形呈现的建筑,负一层是一个小剧场,一层是开放式书吧及咖啡吧,二层为可容纳100人的多功能会议厅,巧妙地将公园路径与建筑流线结合在一起。

咖啡吧的店员告诉记者,周末有不少游客玩累了,会到这里歇歇脚。记者注意到,店里展示了不少型号的咖啡机。店员说:“我们公司是一家生产胶囊咖啡机的企业,选择在虹桥公园这个人流比较大的景点,开设第一家咖啡店,是很好的展示机会。”

深圳水经济蓬勃发展

碧眼水库作为虹桥公园的核心景观,与公园内的其他设施共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促进了餐饮、体育等产业发展。市民史先生感慨地说:“以前水库就是水库,现在建成了虹桥公园,周边生活品质大大提升了。”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5年上半年,虹桥公园累计入园人数达670余万人次;围绕水库和虹桥形成的优美环境,使其成为举办各项活动和体育赛事的理想场所,公园已举办近400场各类文化活动;一流的生态环境还成为光明科学城招商引资的“软实力”,“在公园里搞科研、在山水间谋创新”的高品质生活工作环境,吸引了众多企业和人才前来发展。

城市因水而美。近年来,包括光明区在内的我市各个片区,大力挖掘水经济内涵,打造了粤港澳大湾区茅洲河龙舟赛、观澜古墟省级水经济试点、深圳水文旅地图智慧导览小程序等赛事、场景、工具等,让“走得进山,亲得近水,赏得了城”的美好愿望,日益成为生活日常,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编辑 温静 审读 刘彦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窦延文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方胜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