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民营经济是东莞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与“活力源”,一批创新型成长型民营企业在此扎根、突破、壮大,以敢闯敢试的劲头书写着产业升级与城市发展的同频故事。即日起,市工商联(总商会)、东莞日报联合推出《闯路人・故事》栏目,深入挖掘民营企业在核心技术突破、市场布局拓展、经营模式创新中的抉择,倾听企业家对东莞营商环境的真实感知与未来期许。这些“闯路人”的探索,既是企业自身的进阶之路,更是东莞民营经济韧性与实力的生动注脚。希望通过记录他们的故事,为更多民营企业提供可借鉴的发展经验,也让外界看见东莞民营经济持续向上的澎湃动能。

东莞长安镇的清晨,东阳光药业研究院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用AI算法解析药物分子结构;湖北光谷的工厂中,“光子”人形机器人正完成出厂前的最后调试;香港联交所的大屏上,东阳光药的股票代码闪耀着新的资本光芒——这三个看似不相交的场景,勾勒出东阳光2025年的成长轨迹。
作为扎根东莞二十余年的民营企业,这家从电子新材料起家的企业,如今已横跨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健康养生三大赛道,成为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生态的鲜活注脚。

主业稳盘:五大板块齐发力,制冷剂红利撑起利润底气
翻开东阳光2025年半年报,71.24亿元营收、6.13亿元净利润的数字背后,是五大主营业务板块的协同突围。电子元器件业务以18.10亿元收入、13.91%增速稳住基本盘;高端铝箔业务贡献29.07亿元收入,9.20%增速稳健,是公司现金流的重要支撑;最令人瞩目的当属化工新材料业务,19.68亿元收入同比激增47.59%,成为拉动增长的“主力军”之一。
而真正为利润“踩油门”的,是化工制冷剂业务的爆发。2025年上半年,第三代制冷剂供需格局彻底扭转,核心产品R32制冷剂价格从2024年初的每吨1.7万-1.8万元,飙升至每吨5.7万-5.9万元。“这轮行业机遇不是偶然,我们提前布局的产能释放节奏,契合了市场需求爆发期。”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新型储能领域,东阳光也悄悄埋下新伏笔。2025年上半年,全资子公司超容科技正式成立,专攻超级电容器及混合型电容器核心技术,不仅签下电力调频用兆瓦级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的供货订单,还在电网侧构网型SVG、AI数据中心服务器电源等前沿领域推进研发。

新业破局:从液冷到具身智能,“光子”机器人跳出产业新舞步
如果说主业是东阳光的“压舱石”,那新兴业务就是它的“增长极”。2025年,东阳光在液冷与具身智能两大领域的突破,让市场看到了这家传统制造企业的科技野心。
液冷业务已迈出实质性步伐。东阳光已推出1.4MWCDU(冷却液分配单元)、液冷板等核心产品,并投入研发更高散热功率的CDU、冷板与光模块、交换机液冷解决方案。“随着数据中心算力密度提升,液冷是必然趋势,我们要做的就是提前拿出能落地的产品。”东阳光液冷业务负责人说。
更令人惊艳的是具身智能领域的“出圈”表现。8月的北京,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9台“光子”人形机器人身披3D打印秦俑战甲,与舞蹈演员共同演绎《秦俑魂》,以92.54分斩获冠军。这些机器人来自东阳光联合智元机器人、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灵初智能共同成立的光谷东智公司。目前,光谷东智机器人组装工厂已成为华中地区首家达到行业一流生产水平、具备人形机器人量产能力的工厂,意味着其生产体系建设上实现重大突破,也为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医药出海:东阳光药登陆港股,AI新药改写全球竞争格局
2025年8月7日,香港联交所的锣声为东阳光的医药板块画上重要一笔——东阳光药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主板,成为首单H股吸收合并私有化+介绍上市的创新案例。这不仅是一次资本运作,更是东阳光医药业务国际化的“成人礼”。
此次上市的底气,来自东阳光药二十余年的研发积淀。2024年,公司营收40.2亿元,研发投入占比超20%,手握3款已获批创新药、49款在研新药,其中1款即将获批,10款进入临床II、III期,多款管线具备“First in class”潜力。更值得关注的是AI赋能研发的突破,其首款AI发现治疗MASH的新药HEC169584,目前已进入临床阶段。
“香港是我们创新药出海的‘桥头堡’。”东阳光药董事长张英俊直言,目前公司已在美国、德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销售分公司,阿奇霉素片在德国市场同类药品中占有率第一,并已递交甘精胰岛素美国注册申请,有望成为首家在美国上市甘精胰岛素类似药的中国创新药企。此次港股上市后,东阳光药计划借助国际资本,加速推进创新药全球临床试验,让“东莞研发”的新药走向更多国家。

产城共生:扎根东莞二十载,从“企业成长”到“生态共建”
东阳光的每一步突破,都与东莞的发展同频。2002年,东阳光在东莞长安镇的荒地上破土动工;从电子新材料到具身智能,从本土药企到港股上市公司,东阳光在东莞的二十余载,是民营企业扎根实业、拥抱创新的缩影。如今,东阳光已成长为拥有近3万员工、两大上市公司的产业集团。这种共生关系,藏在研发实验室的算力支持里,藏在产业链的协同布局中,更藏在人才扎根的故事里。
从“药者大德”的初心起步,到港股资本市场的创新标杆;从东莞一隅的产业探索,到大湾区产城融合的典范样本,东阳光的成长轨迹,恰是中国实体企业在时代浪潮中坚守创新、拥抱变革的缩影。其与东莞二十余年的共生历程,不仅印证了“城市与企业相互成就”的深层逻辑,更揭示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唯有扎根实业沃土、厚植创新基因,方能在产业变革中挺立潮头;唯有融入城市发展、共享时代机遇,才能在历史进程中书写长青篇章。
如今,站在新起点上,这家企业仍在加速奔跑——液冷产品研发不断深入,AI新药临床试验稳步推进、生态繁育冬虫夏草产量不断增加……这或许就是东莞民营企业家“闯路人”的底色:以创新为刃,以坚持为盾,在城市发展的浪潮中,劈出属于自己的增长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