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C塔6000吨连廊高空 “牵手”,毫米级精度创国内施工标杆

李果
10-24 17:50
摘要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C塔6000吨连廊高空 “牵手”,毫米级精度创国内施工标杆

10月24日,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C塔(以下简称 “C 塔”)建设迎来里程碑时刻 ——6000吨钢结构连廊在119.15米高空精准完成提升合龙,东、西双塔自此连为一体。这座凌空飞架的连廊,如一对恋人优雅牵手,在深圳湾畔勾勒出 “双人起舞” 的灵动姿态,为这座城市的天际线再添标志性景观。

▲提升后整体正面航拍图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此次合龙的连廊凭借 “四超一特别” 的特性,成为国内罕见的超大型高空施工难题。首先是其体量超重,整体重量接近6000吨;跨度超长,最大跨度近80米且呈弧形结构;提升高度超120米;对接精度更是达到毫米级;结构上更特殊,提升部分除连廊本体外,还包含33米高的下挂结构。

面对这一系列挑战,中建钢构团队创新采用 “地面拼装 + 大型液压同步提升” 施工方案,分三步实现安全高效施工。第一步 “拼拼图”,在地面完成高精度组装。连廊拼装需用到1.2万余根大小不等、结构各异的构件,每一根都需与设计图完全吻合。项目团队启用全国首条建筑钢结构智能生产线,通过流水式装配与焊接,将整体生产周期缩短30%,制造精度控制在毫米级。同时,团队建立三维模型预演施工全流程,针对性强化薄弱部位,并结合 “数字化预拼装+工厂实体预拼装” 技术,精准把控所有构件的站位与组合信息,最终将拼装整体误差控制在10毫米内,为高空合龙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步 “坐电梯”,让连廊在高空平稳攀升。为确保6000吨 “巨无霸” 在近120米高空精准移动,项目团队布设82个应变传感器,搭配3D扫描仪、应力应变监测仪、风速仪、智能激光测距仪等智能设备,实时监测施工数据,确保8个吊点始终保持毫米级同步。40台液压提升器组成 “智能电梯”,以100毫米/分钟的平稳速度,将连廊逐步提升至预定高度,全程安全可控。

第三步 “玩接龙”,巧妙解决下挂结构难题。C塔连廊下方的33米下挂结构形如倒直角三角形,无法在地面直接拼装。

钢结构工程技术总工洪兆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团队将下挂结构拆分为头、腹、尾三段,采用 “提升一段、拼装一段、再提升一段” 的 “接龙” 模式,通过三次 “接力” 完成下挂结构与连廊的组合,最后再将合体后的整体一次性提升至目标高度,在保障安全的同时大幅提升施工效率。

▲C塔连廊过程拼装航拍

▲C塔效果图

6000 吨钢结构连廊在119.15米高空精准完成提升合龙,这无疑是C塔建设的历史性时刻。作为深圳市首批智能建造试点项目,C塔由深圳湾区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中建五局总承包,中建钢构负责钢结构深化设计、制造和安装,建筑最高高度达400米,建成后将成为全国连廊双子塔第一高楼。未来,这里不仅是片区TOD地标、大湾区标杆示范项目,更将成为服务企业总部与国际组织的世界级平台。当人们漫步于高空连廊,既能远眺城市天际线的壮阔,也能俯瞰深圳湾的蔚蓝海景,这座 “未来之塔” 正以全新姿态,点亮深圳的城市未来。

晶报记者 李果 通讯员 黄李新 洪兆林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李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