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课本里的文字遇见真实的草木虫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语文课里的自然”暑期系列活动在罗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周边公园举办,150余组亲子家庭通过5场主题活动,将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户外,在自然探索中感受文字与生命的温度。
本次系列活动以语文课文为线索,串联起自然观察、科普学习与手工创作。7月18日的首场活动《看!草儿》中,亲子家庭在导师李燕玲带领下阅读绘本,跟随作者的笔触轻轻地用手拨开草地,带领孩子观察草丛,发现藏在草丛里的小动物:有辛勤劳动的蚂蚁,有趴在叶子上睡觉的瓢虫,还有正在享受美餐的螳螂……随后的草帽DIY环节,孩子们用颜料将眼前的绿意绘于帽上,让自然之美随身相伴。
8月16日,两场主题活动在导师陈小华的带领下接连展开。上午的《白鹭和它的朋友圈》中,孩子们先熟读课文《白鹭》,在导师引导下感受用词精妙,随后走进公园观察真实的鹭鸟,最后用自然笔记画出白鹭与水生植物构成的“朋友圈”。下午的《听,大自然的声音》则以课文朗读开篇,随后大家走进公园,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制作声音地图,还收集树枝、落叶、花瓣等自然物品,制作自然风铃,让自然的声响“看得见、摸得着”。
8月23日的收官活动同样精彩。《昆虫备忘录》环节,孩子们从课文出发,认识昆虫的特征,再动手制作昆虫手工,将课本知识转化为立体创作。《竹节人》活动中,亲子家庭先共读课文感受游戏魅力,再了解竹子“节节高”的生长周期与文化寓意,最后亲手制作竹节人并开展“大战”,沉浸式体验课文中的乐趣。
罗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介绍,该系列活动旨在通过“语文+自然”的融合形式,让学习不再局限于纸面,而是成为一场与草木虫鸟相伴的成长之旅,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热爱语文、亲近自然的种子。参与家长表示:“孩子以前读课文只是认字,现在看到白鹭会想起课文里的描写,这种体验太生动了。”
编辑 温静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何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