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间工艺品制作工(手工编绳)精英训练营收官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铭 通讯员 陈洁 文/图
07-10 17:0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传承非遗技艺 锻造绳艺标杆

近日,全国首期民间工艺品制作工(手工编绳)精英训练营在深圳水贝夜校正式启动。该训练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深圳基地联合水贝夜校举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30余名行业精英参加。

据介绍,通过多日高强度、系统化的专业训练,学员们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也对手工编绳技艺的规范化、职业化发展有了新的认知。培训结束后,学员们参加了协会组织的结业考核,考核合格者将颁发全国首批民间工艺品制作工(手工编绳)技能评价证书,标志着我国非遗技艺手工编绳行业的发展和传承迈入新阶段。

据了解,作为行业权威机构,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首次将手工编绳纳入行业职业能力培训体系,以“标准化+创新化”双轮驱动,推动这一非遗技艺从传统作坊走向现代产业。训练营联合深圳市水贝夜校,聚焦“技法传承、商业运营、数字赋能”三大维度,特邀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设计大师及数字化店铺运营专家组成导师团,通过“理论+实操+案例”的全链条教学,培育兼具技艺底蕴与市场思维的新时代匠人,打造编绳行业的“黄埔军校”。据悉,精英训练营将会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

此次的参训学员来自山东、四川、广州等等20余个省市,多为各地手工编绳品牌店铺店长及手工艺创业者,结业考核中,学员作品涵盖祈福手链、文创挂饰等创新品类,同时也为行业未来发展培养和储备了一批技能人才。水贝夜校校长赵彬表示:“此次培训不仅是技艺传授,更肩负着规范行业标准、打通产业链的使命,未来必将推动‘手工编绳技师’职业认证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

未来,翠竹街道水贝夜校将联合企业,构建罗湖编绳的“非遗技艺孵化生态”,从一根丝线到万千结艺,从手工作坊到产业集群。持续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以深圳市罗湖为试点向全国推广,推动手工编绳从“小众爱好”走向“大众产业”,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动能。

编辑 李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铭 通讯员 陈洁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