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钟表”装上“新发条”,龙岗尚景社区多元解纷推动老小区电梯加装

深圳特区报记者 任琦
07-09 07:23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民生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位于龙岗区龙城街道尚景社区内的龙福一村,是始建于1996年的老旧住宅区,拥有24栋6至8层的住宅楼。对于年过七旬的居民陈阿姨来说,上下爬楼梯是件难事,“以前不方便,我就尽量少出门,自从加装了电梯后,下楼散步活动都勤了。”

图片

在龙福一村约3700名常住人口中,老人小孩的比例占四成左右。随着越来越多的楼栋装上了电梯,很多老人都和陈阿姨一样,能够“一键直达”,享受更加便捷的生活。小区所在的龙城街道在老旧小区电梯加装率、发放补贴额两项指标排名中稳居全市第一。这一成绩的背后,是街道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总结出的加装电梯的“方法论”。

党员带头,居民共商

电梯加装,就像“老钟表”装上“新发条”,既要精密,又要各个“齿轮”的协同。在推进电梯加装的过程中,由于直接关乎个人利益,各家各户往往难以达成共识。面对多次讨论未果的局面,龙福一村党支部书记邱金福主动站了出来。他在小区里威信很高,居民都称他“邱叔”。在他的带领下,小区成立了由党支部、业委会、管理处共同构成的三方议事会,并设立加梯协调小组,专门负责调解因加装电梯引发的各类矛盾。

“市、区两级政府为加装电梯提供了如此优惠的补贴政策,其利明显大于弊。邻里间应相互理解、相互让步,对于不同意见,我们可通过协商解决。”邱叔组织了一场场调解会议,居民对加装电梯的认识逐渐得到统一。

“加梯过程中,我已经记不清说了多少话,做了多少群众工作,受过多少误解,但与加梯后的群众幸福感提升相比,这一切都不算什么。”

经过深入讨论,龙福一村三方联席会决定由党员率先垂范,在小区内先行加装电梯,打造“加梯示范样本”。邱叔更是以身作则,动员自己所居住的单元率先行动,并在顶楼阳台规划了公共晾晒区。2020年5月,邱金福所在楼栋的电梯顺利完成安装并投入使用。电梯的加装不仅方便了居民上下楼晾晒衣物,还有效解决了小区内晾衣难、乱挂晒的问题,连多年空置的房屋也因此成功出租。

如今,龙福一村依托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和物业服务中心阵地,设立了“加梯会客厅”居民议事平台,并总结提炼出“七个一”加梯工作法,即选定一名牵头人、成立一个领导小组、建立一个沟通微信群、填写一份申请表、挑选一个电梯品牌、选定一个施工队伍、签订一份施工合同。这些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已被推广至其他小区,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调调是道,总有办法

按照相关规定,加装电梯需征得同楼栋三分之二以上居民的同意,在实际操作中面临不少困难。例如,部分居民担心影响采光通风,强烈反对;有的加梯项目因为公摊成本、供应商选择等问题陷入争论,导致进度落后。此外,电梯安装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涉及燃气、通信等管线管道的迁移,存在迁移费用问题,甚至还可能占用小区绿化带,审批流程相对复杂。这些都给电梯加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尚景社区积极行动,由社区干部、社区能人、志愿者以及“加梯过来人”等,共同组建了“加梯服务队”,通过实地考察、多方协调、因地制宜的方式,合理制定加装方案。

“社区的‘加梯服务队’,我当队长;各小区成立了社区调解委员会,社区党委班子成员分别牵头。各方一起出力,我们称之为‘调调是道’,不厌其烦地解答居民的各种问题,不论花多大力气、多少时间,都不要紧。”尚景社区党委书记黄丹表示,做好电梯加装工作的关键在于平衡居民的不同需求和利益。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如今,龙福一村党支部紧密结合小区实际和群众需求,建起了辐射周边多个小区的“一室多元”综合服务阵地,同时制定了由党支部统筹、小区业委会和物业管理公司等协调联动的“一室多元联建”机制。小区党支部已成为居民的坚强后盾,“有困难找支部”已成为居民的普遍共识。

据了解,尚景社区共有13个小区,其中7个小区楼龄超过20年,共有240个单元需要加装电梯,是龙城街道加装电梯需求最大的社区。截至2025年6月底,社区已完成96个单元的电梯加装工作,有17栋正在施工,还有57栋在报建中。“社区党委积极牵头,多元化解加梯矛盾纠纷,巧妙破解老楼加梯难题,实现了从难装到量装的转变,把难事变成了实事、好事、暖心事。”黄丹书记如是说。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任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