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深圳市龙岗区百合星城小区,一座搭载全国产化芯片与鸿蒙操作系统的智能泵房正在悄然运转。技术人员通过“云—边—端”协同平台远程监控设备运行,AI算法实时优化供水参数,无人化运维系统自动预警故障。
这座全国首个二次供水鸿蒙智慧泵房的正式投用,是深圳市龙岗区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全力推进“鸿蒙之区”建设在民生关键领域的一次成功探索,标志着水务领域在鸿蒙化转型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坚持创新引领,换道超车树立技术标杆
“传统泵房普遍存在的能耗偏高、水压保障难、数据交换慢等问题。”龙岗区水务局水资源和供水管理科科长石轩表示,“而且需要专人值守,出现问题时应急响应也相对较慢。”
针对传统泵房的固有痛点,龙岗区没有走“修修补补”的老路,选择“换道超车”,以前沿的鸿蒙技术赋能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应用工业鸿蒙架构,构建了一套全新的智慧控制系统。其全栈国产化、内生安全的特性,确保了供水核心系统的自主可控。
该系统依托分布式软总线技术,深度融合PLC控制系统、监控平台及感知执行设备,形成“云—边—端”协同运行机制,实现了泵房智能化升级和无人值守管理,让泵房运行更高效、更智能。此举不仅是技术应用的创新,更是发展理念的革新,为水务行业乃至更多关键民生领域的鸿蒙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树立了新的标杆。

突出实战实效,用数据彰显改革成效
该鸿蒙泵房的核心价值在于便捷的操作和显著的成效。
“项目通过内置AI算法,实现了水质实时预警、能效精准调控、设备故障预测等智能功能。”石轩介绍道,“通过线上平台对泵房设备状态、能耗数据、水质安全实现全景可视与智能分析,平时定期巡查的时候只要将手机轻贴HMI设备,无需复杂的操作,水泵压力、水质参数就会瞬间同步到手机中,如果出现异常就会提前预警,为管理单位节约了大量人力与运维成本。”
据统计,相较于传统泵房,升级后的泵房水压更稳定、水质更可靠,整体能耗下降达10%,核心控制器PLC的采购成本降低5%,真正实现了安全与效益的双提升。

强化组织统筹,展现高效务实的龙岗速度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龙岗区通过“科技篇+场景”机制,高效完成从技术选型、方案制定到设备安装与系统调试的全流程工作,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推动全国首例鸿蒙泵房建成落地,展现了高效的执行能力和扎实的工作作风。
“我们这个项目是10月9日正式进场施工,在各部门的协同推进下,25日就完成了主体建设,”项目负责人介绍道,“时间看似很快,但其实我们在立项前期也向华龙迅达、中软国际等鸿蒙科技企业做了大量研究调研工作,争取项目一经落地,能最大限度和效率去推进落实。”
该项目的成功实践,不仅为各鸿蒙生态企业提供了宝贵的技术验证场景和示范窗口,助力其拓展市场,更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水务建设新范式,为全区后续供水鸿蒙化改造乃至全国水务行业的优化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和方案。

立足长远发展,智慧水务蓝图徐徐展开
首座鸿蒙泵房的成功只是起点。
目前,龙岗区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工程(增补)项目已获批复,全区47座泵房鸿蒙化改造将依据试点经验稳步推进。同时,在龙岗区政府的积极推动下,鸿蒙技术的应用正从二次供水场景向市政供水泵站、自来水厂的整体鸿蒙化改造等更广阔的领域延伸,全域的“鸿蒙智慧水务体系”建设已提上日程。
未来,龙岗区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更多智慧场景落地,为建设全域全时“鸿蒙之区”、抢抓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机遇注入强劲动力。
编辑 高原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徐雅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