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联合正阳社工举办精神卫生服务嘉年华 构建多元融合康复新生态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彭杰 通讯员 张慧琴 李彤彤
13:5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由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与深圳市龙岗区正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的“让康复可见·让融合可为——精神卫生服务嘉年华”在深圳大学盛大举行。

为全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等重要部署,2025年11月22日,由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与深圳市龙岗区正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的“让康复可见·让融合可为——精神卫生服务嘉年华”在深圳大学盛大举行,本次活动得到各区卫生健康局、慢性病防治中心,以及各街道办事处与行业协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同时吸引了百余名精神卫生社工、康复者家属、高校学生的参与。

开幕式:多元融合,共筑精神康复服务新生态

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黄斌欢副院长在致辞中强调,高校应充分发挥学术引领作用,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为精神康复服务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支持;正阳社工机构杨成总干事表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实领导下,在深圳大学的学术支撑下,精神卫生服务之路必将坚定而有力;愿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联动“政、医、校、社”多方力量,将“让康复可见、让融合可为”的愿景转化为坚实行动。

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黄斌欢副院长致辞

正阳社工机构杨成总干事发言

志愿者代表通过真实动人的康复故事,生动展现了康复者家庭在困境中前行的坚韧与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寻,彰显了社会支持系统在精神康复中的重要性,让“陪伴、接纳、增能”等专业价值理念变得温暖有力。

志愿者分享康复故事

活动现场联合签署并发布了《医校社合作倡议》,将合作关系提升至机制化、常态化的新高度,标志着各方将深度携手共进,推动精神卫生社会工作协同发展,构建多元融合的服务生态。

嘉宾签署合作倡议书

嘉宾合影

产学研对话,探索精神卫生服务创新路径

聚焦产学研对话,围绕多个关键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取得显著成果。在工作坊中,李晓凤教授、李冰玉副教授和高级社工师李新春分别从学术以及实务的角度切入,深入分析了实务经验与学术研究成果的相融与转化机制,明确了艺术疗愈在精神康复中的作用机制与实施路径,并基于深圳本土的实践经验,总结出精神康复产品市场化的路径,推动了“政策支持-学术研究-服务实践”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李晓凤教授主持研讨

康复聚场,生动展示康复力量

康复力量展示区集中呈现了“家友联盟”康复者家属支持计划、“禺爱家30分钟资源圈”等多个社区康复品牌项目。

“指尖艺术”手作义卖、“拾光绘梦”作品展、“袋走压力”等展示摊位,不仅为康复者创造了与社会连接的窗口,更以直观、生动的方式打破了公众的刻板印象,让康复成果“可见可感”,极大促进了社会包容与理解。

康复项目展示区

康复项目展示

嘉宾深入交流

深耕专业,人才培育铸根基

着眼于精神卫生社会工作的人才储备与专业未来,现场展示的“危机+EPS双模式介入复杂性创伤”“家友联盟-精神康复者家属助力计划”“精神运动康复社区实践”等前沿研究成果,展现了当前服务的专业深度。

这些成果不仅为高校学生提供了鲜活的实践范本,更吸引了众多有志学子关注并投身于该领域,为行业的专业化、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石。

闭幕式:总结成果,展望未来

讲者汇报了“产学研对话角”的讨论成果,为精神卫生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方向。本次嘉年华的成功举办,是多方协作、共筑生态的良好示范。

未来,各方将继续携手,共同推动精神卫生服务更有温度、融合发展之路行稳致远,让精神康复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为构建健康中国、和谐社会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向着实现全民精神健康、社会全面融合的美好愿景奋勇前行。

深圳大学李晓凤教授分享研讨成果

活动合影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伊诺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邓辉林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彭杰 通讯员 张慧琴 李彤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