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读书会为深圳注入人际温度 “山河文明说”第三期开讲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文/图
09-28 19:53
摘要

9月27日,由龙岗区委宣传部(文明办)主办的“山河文明说”系列品牌活动第三期阅读书会在鹤湖书院举行,本次活动特邀北京大学著名社会学学者于长江教授主讲,带领市民共读社会学经典《乡土中国》,探寻在都市生活中重建人际关系的路径。

《乡土中国》是中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先生的代表作,书中“差序格局”“礼治秩序”“乡土本色”等核心概念,不仅深刻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逻辑,更精准解释了“中国人为何重视关系网络”、“人情礼俗如何维系社会秩序”等深层问题。

活动中,于长江结合自身的社会学研究积淀与多年深圳生活观察,为经典注入“都市视角”。他指出,深圳虽以“移民城市”为鲜明标签,却从未脱离“乡土基因”:城中村的热络邻里、社区里的互助氛围、外来群体在城市中寻得的归属感,都是“乡土逻辑”在现代都市的生动延伸。读懂这本书,不是回望过去的乡土社会,而是帮我们看清当下——快节奏都市里,人们对情感联结的渴望,正是传统智慧给予现代生活的重要启示。

在近一个半小时的分享中,于长江老师把学术概念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生活洞察。他谈到,深圳的发展速度举世瞩目,但“人际关系的重建”仍是城市发展的关键课题。《乡土中国》启示我们:人与人的联结需要文化与情感的纽带串联。

现场互动环节气氛热烈,有观众说“在深圳生活多年,总觉得缺乏归属感”;也有人提及在社区活动中找回了邻里间的温暖。面对这些心声,他回应说:“这些看似个体的感受,实则指向社会学核心的“关系网络”议题。阅读经典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把生活的片段与更深的社会逻辑串联起来,帮我们找到生活的答案。”

除了主题分享,现场还特别设置了《乡土中国》微展览。展览从书中精选“差序格局”“礼治秩序”“乡土本色”等经典段落,以图文展板形式呈现,让市民轻松读懂经典内涵。

现代化的城市,不仅需要钢筋水泥的崛起,更需要人心的温度与文化的滋养。本次活动,让市民重新认识《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既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更是对都市人现实困惑的回应。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徐兴东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