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治理点亮幸福生活!坪地街道以“虚拟社区” 架起连心桥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龙坪轩 文/图
09-03 17:1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点开虚拟社区‘i龙岗’小程序,余位一目了然,今晚终于不用在小区绕圈找车位了!”9月2日晚上8点,龙岗区坪地社区居民周先生熟练地在手机上操作,发现中国银行门前的共享停车场还有空位,便点击平台定位导航前往,车子平稳驶入时,他忍不住给这个“智慧平台”点了个赞。

在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这样的便捷场景每天都在上演。今年以来,坪地街道以“数字赋能基层治理”为抓手,依托“虚拟社区”平台,通过整合资源、精准对接、智能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在破解民生难题、激活社区活力、凝聚共建合力中,织就一张覆盖全街道的“民生幸福网”。

一键预约,让“稀缺资源”变“共享福利”

“以前最怕下雨天找车位,有时候绕半小时都停不下。”说起停车难,坪地社区居民李阿姨深有感触。作为坪地街道的核心区域,坪地社区小区密集,停车位缺口较大。

破解难题的钥匙,就藏在“虚拟社区”的“我要停车”场景里。坪地社区党委牵头摸排辖区资源时发现,中国电信营业厅、中国银行等单位门前场地白天办事车辆多,夜间却大量闲置。“何不错峰共享?”社区迅速联动企业,将470平方米的电信营业厅场地、680平方米的银行门前区域改造为免费停车场,同步接入“虚拟社区”平台。居民通过小程序可实时查看余位、在线导航,办事车辆白天限停3小时,居民车辆夜间限停12小时,既保障了企业办事需求,又盘活了闲置资源。数据显示,共享停车场投入使用以来,累计服务1.3万余车次,小区停车难的“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

这样的“共享智慧”在坪地街道处处可见。六联社区居民王女士每周三都会准时打开“虚拟社区”,预约辖区某星级酒店的免费健身名额。“酒店健身房设备专业,一般在健身房要花100多块才能体验到的,现在通过平台每天能抢10个免费名额!”社区与酒店达成合作,将高端健身房、专业游泳馆接入“共享空间”场景,居民一键预约即可体验,既满足了群众对高品质运动的需求,又为企业带来了人气。

四方埔社区的亲子家庭则爱上了党群服务中心楼顶的“空中乐园”。这个300平方米的空间曾是闲置露台,社区党委借着“虚拟社区”上线契机,将其改造成集游乐、种植、表演于一体的亲子天地——东侧铺着防撞垫的游乐区里,孩子们追跑嬉笑;西侧6块亲子菜园里,家长带着孩子认领种植蔬菜;中间的小舞台上,时常上演亲子才艺秀。“以前小区里没地方遛娃,现在通过平台预约就能来玩,孩子认识了好多小伙伴。”居民陈女士的话,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

云端联动,让“陌生邻里”变“温暖家人”

“小候鸟”们的暑假,因“虚拟社区”而格外精彩。坪西社区外来务工人员占比超60%,每到暑期,“孩子没人带”“融入社区难”成了家长们的烦心事。社区党委在“虚拟社区”平台发布“候鸟”非遗夏令营活动,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闲置场地,邀请非遗传承人开设竹编、簪花、拓印等课程。

10岁的湖南男孩小宇跟着父母来深,第一次在夏令营接触油纸伞制作。“老师教我们在伞面上画坪地的风景,我画了龙岗河和低碳城,还认识了好多新朋友。”整个暑假,18场课程服务70名“小候鸟”,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手艺,更在合作创作中拉近了与本地孩子的距离。家长们纷纷点赞:“孩子回家总说‘社区像大家庭’,我们打工也更安心了。”

年丰社区的“一个观众的剧场”,则走进了社区独居老人的生活。80岁的独居老人张奶奶行动不便,很少出门,直到“小小志愿者”上门表演,她的生活才多了色彩。“孩子唱《茉莉花》时,张奶奶跟着打节拍,眼里闪着光。”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虚拟社区”平台招募的儿童志愿者,经过62场艺术培训后,上门为57名行动不便的老人表演音乐、舞蹈。“孩子收获了才艺,老人得到了陪伴,‘虚拟社区’成了连接‘一老一小’的暖心纽带。”

中心社区的500平方米共享菜地,更是让邻里情谊在泥土里生根。此前,山塘尾居民小组的零散地块一度被占用甚至堆放垃圾,社区依托“虚拟社区”建设契机,组织居民清理地块、划分菜园,并将共享菜园上线至“共享空间”场景。居民李叔通过线上预约,认领了一块菜地,种上辣椒和豆角,“以前邻里不怎么说话,现在一起浇水、分享收成,感觉回到从前互帮互助的集体生活。”

精准服务,让“治理难点”变“民生亮点”

“虚拟社区”的生命力,在于解决真问题。坪地街道提出“一社区一免费、一社区一精彩、一社区一稀缺”工作思路,推动每个社区聚焦群众需求,把资源变成服务,让平台真正“活”起来。

在高桥社区,龙岗区政务服务中心国际低碳城分中心的展区里,冠旭电子的智能耳机、创新微越的文创产品整齐陈列。“这是我们为辖区企业搭建的展示平台,企业通过‘虚拟社区’申请,就能免费在这里做推广。”社区相关负责人说,借助平台,20多家企业扩大了知名度,居民也在家门口了解到“坪地制造”的实力。

六联社区则依托“虚拟社区”平台,持续开展“心语爱心陪伴”系列关爱活动。“活动发布后,志愿者可以通过平台报名,我们会根据孩子实际情况精准匹配服务。”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活动特别关注失智、自闭儿童以及重点青少年的成长需求,累计服务儿童320人次。在志愿者、专业社工的耐心陪伴下,孩子们逐渐放下戒备、慢慢打开心扉,有的甚至能主动与人交流。点滴变化,正为更多家庭带来温暖与希望。

更令人期待的是“读懂坪地”系列研学活动。依托市委组织部《深圳78街“行街”指南》中的特色路线,坪地整合辖区未来大厦、东部环保电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等独有资源,推出低碳研学项目。如今,亲子家庭和青少年通过“虚拟社区”平台即可轻松预约报名,体验高科技与绿色生活的独特魅力。“上周带孩子去绿航星际,看了航天服、体验了失重模拟,他现在天天说要当科学家。”居民林先生的分享,道出了活动的意义——在行走中了解家乡,在体验中爱上社区。

从共享停车场到非遗夏令营,从“一个观众的剧场”到低碳研学路线,坪地街道的“虚拟社区”早已不是简单的线上平台,而是串联资源的“数据线”、凝聚人心的“连心桥”、基层治理的“智慧脑”。正如街道负责人所说:“数字赋能的最终目的,是让居民感受到‘看得见的幸福’。未来,坪地街道将继续深耕‘虚拟社区’建设,让每一份需求都被回应,每一份温暖都能传递,让坪地的民生底色更亮、幸福成色更足。”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温静 二审 桂桐 三审 朱良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龙坪轩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