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文学教育何为?深圳这场讲座给出答案

读特新闻记者 郑艳艳
05-16 14:06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5月13日,“人工智能时代,文学教育何为——兼谈青少年写作的三大灵感之源”为主题讲座在深圳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举办。

在万物互联、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我们的生活。从ChatGPT的对话到AI写作工具的应用,文学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与机遇。5月13日,“人工智能时代,文学教育何为——兼谈青少年写作的三大灵感之源”主题讲座在深圳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举办。

活动由深圳市文联主办,深圳市文艺家协会服务中心、深圳市文联机关党委、深圳市文艺志愿者协会、深圳市学生文联承办。学生文联秘书长、“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联合发起人、广东省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学会科学阅读推广大使谢晨老师,青年作家武捷宇,与650多名高一学子,共同开启关于文学教育的深度探讨。

对谈环节:两代校园文学工作者的智慧碰撞

活动上半场,谢晨与武捷宇作为两代校园文学工作者代表,围绕“人工智能时代:文学教育何为”展开了一场精彩对谈。

两人围绕AI大模型写作展开了深入探讨。谢晨提到童话大王郑渊洁和部分专家对AI写作的不同观点,武捷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了见解,她表示在教学中发现AI写作与人类写作有明显差别,虽然AI可以辅助生成一些文章,但真正的文学表达所传递的情感和人性中最本真的柔软,是机器暂时无法做到的。“人工智能是人类历史又一次重大工业革命,人工智能教育是当前中国教育第一必答题。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必须坚守经典阅读、生命教育和想象力教育。经典阅读能帮助我们构建知识体系,生命教育是应对AI挑战的心灵镜子,而保护未成年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则是人类区别于人工智能的关键所在。”谢晨总结道。

对谈环节结束后,谢晨带来了主题讲座《青少年写作的三大灵感之源》。“现在是深圳青春写作的黄金时代!”他通过众多生动的案例,介绍了深圳青春写作的传统经典写作、生态写作、科幻写作三大流派,以及一批优秀的代表作者。深圳100多所学校参与到红树林生态文学写作征文,评选产生500多篇精品佳作。这些案例充分展现了深圳青少年在写作上的卓越才华和无限潜力。

接着,谢晨深入阐述了青少年写作的三大灵感之源。包括经典阅读、田野调查和科学想象,通过同学们身边的案例,阐述从经典中汲取灵感,进行再创造的重要性;强调要走进生活,发现感人的故事和细节;并指出科幻小说不是奇幻魔幻,其区别在于是否用科技的方法解决问题,并鼓励同学们发挥想象力,进行文学创作。

谈到人工智能时代文学教育的意义,谢晨说:“有人问,在AI时代,鼓励中小学生写诗歌、散文、童话、小说有什么用?我的回答是——无用。”随后他话锋一转:“但是,更是无用之大用!”他举例说明,文学不仅能赋予我们终身受用的人文精神,让我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获得更多幸福感,还可能为未来的事业提供灵感,带来物质和精神财富。

讲座结束后,深圳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刘淑艳副校长为谢晨和武捷宇颁发聘书,聘请谢晨为深大实验特邀讲师,武捷宇为深大实验特邀对谈嘉宾。

(主办方供图)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徐雅乔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郑艳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