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一职学生在相互分享学习。
2025年,广东省启动中职与本科高校“3+4”七年一体化贯通培养改革试点。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简称深一职)、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简称深二职)作为深圳地区首批试点院校,已于今年9月迎来首届中本贯通班学生。两校录取分数表现亮眼,深一职最高547分,深二职最高540分,受到不少学生和家长的关注。
中本贯通班的学习生活究竟是怎样的?首届学生能否适应“中职—本科”衔接的培养节奏?近日,记者走进两所学校,与师生展开对话,探寻中本贯通班在深圳的起步历程,以及在探索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可能。

深一职学生在自习。
基础与专业并重,成长路径清晰明确
在深圳首届中本贯通培养模式中,深一职的数字影像技术专业对口衔接深圳技术大学新媒体艺术专业;深二职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对口衔接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大数据工程技术专业。
“和我在普通高中的同学相比,我们的压力确实小一些。但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我们的语数英与深一职综合高中同步,也没有落下。”深一职中本贯通班学生祝伊冉在中考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将该班列为第一选择。“我平时就喜欢画画,这个专业非常适合我。”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交流,深一职中本贯通班班主任宾文心观察到,班级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接受能力也很强。为更好地对接学生的学习基础与本科专业要求,宾文心也在不断调整课程内容。“以往的图形图像处理课教材内容较为陈旧无趣,我重新自制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和案例融入课堂。”在与深圳技术大学专业教师沟通后,她还结合市场需求,在该课程中额外加入了矢量图形设计软件 Adobe Illustrator的教学。
深二职中本贯通班班主任刘仁锋对于首届新生也有同样的感受。“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态度和状态都非常出色。”他提到,中本贯通学生无需像普通高中生那样应对多科目、高频率的考试,压力相对较小。“我们把普高学生用于学习物化生的时间,用在了学生计算机专业的深入学习上。”深二职中本贯通班学生曾颂凯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十分满意。“我一直对计算机领域感兴趣,最近在学Python,很喜欢现在的节奏。放学后我会去图书馆看专业书,或者和同学打篮球。整体压力适中,校园氛围也很好。”

自主与自律并行,学习节奏张弛有度
不同于普通高中的紧凑节奏,中职学校的作息显得较为“宽松”。深一职采取走读方式,一天八节课;深二职一天七节课,学生晚自习上到9点10分。自由时间充裕的背后,是对自我管理能力的更高要求。
刘仁锋指出,“表面上看,学生的学习压力似乎较小,但他们必须通过转段考试才能升入本科,且没有补考机会。为了顺利进入本科阶段并适应未来的发展,学生必须夯实语文、数学和英语基础。” 数学是学生们普遍反映的难点学科。为此,深一职专门从学校综合高中抽调具备普高教学经验的教师授课,而深二职的数学课则由曾指导数学竞赛的教师负责。
此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时间,刘仁锋要求学生们每月给他发送一封邮件,总结当月学习收获并制定下月计划。在深一职,晚上常有不少学生自愿留校写作业、讨论,分享各自一天的学习收获。“学生们会自我加压。他们不是被动等待老师发现问题,而是积极自查并主动求助,展现出强烈的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宾文心说。

深一职数字艺术实训室。
打破刻板印象,用行动重塑职教认知
“进来之前对职业学校还是会有偏见,报考时在犹豫。”深一职学生李梓墨坦言,自己当初把中本贯通志愿填在了第五位。但在同班同学祝伊冉眼中,近几年,大众对于职业教育的接受程度还是更高了些。很多学弟学妹在询问她现在的学习情况。“我把中本贯通放在了第一志愿,因为自己尝试学习过PS与建模,既对这个专业感兴趣,也不想有太多学科的学习压力。”
“上高中之前我妈常说,别画画了,赶紧去写作业。现在她会说,作业写完没,赶紧去画画。”在深一职,曾经被李梓墨妈妈视为浪费时间的绘画爱好,如今已成为她的专业优势。而在深二职,曾颂凯也有了更多时间钻研自己喜欢的各类计算机语言,运动时间也十分充裕。“如果说短期内想扭转大众的观念,那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能说从教学质量、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等方面慢慢提升,通过实际行动和具体学生成长成才案例来证明,我们也可以做好。”刘仁锋说。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首届中本贯通班的开设,也为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的衔接提供了观察窗口。宾文心告诉记者,“我们以往很难追踪学生进入高职或本科后的发展情况。这次中本贯通试点,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机会: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高校要求?经过三年中职、四年本科的学习,他们能否比以往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我对孩子们的未来充满期待。”
(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璐 三审 詹婉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