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为展现光明区创业团队在生物制造领域的医工交叉创新实践,清华大学教授、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生物智能制造和活体打印研发中心主任徐弢做客“光明社会工作学堂”,呈现了一场内容丰富的生物3D打印知识课堂。
作为全球生物3D打印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清华大学教授徐弢以生物3D打印技术的开创与发展为切入点,系统讨论了体外再造器官所涉及到的细胞自组装、复杂结构构建、血管化、功能集成等一系列世界级的科学难题。
徐弢介绍道,生物3D打印技术已经从简单的模型、到可以体外跳动的mini心脏、再到可促进组织再生的移植物,发展到如今通过活细胞打印来构建人体活性组织和器官的重大突破阶段。徐弢还进一步分享了类脑器官和类器官智能(Organoid Intelligence,OI)的最新进展,为重大神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案。
清源至芯(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清华大学博士陈建伟聚焦类器官3D打印技术,其团队研发的类器官技术平台已在国内崭露头角,并与多家三甲医院开展合作。他表示,类器官能够精准复现人体器官的微环境,为医学治疗和研究提供高效工具,清源至芯将以“为每一份治愈努力”为使命,推动技术覆盖癌症精准治疗、新药研发、再生医学三大领域。
华清智美(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清华大学博士刘博勋从生物材料技术与细胞技术融合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临床案例,探讨了细胞级活性材料在再生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这类创新材料能够与人体细胞互动,促进组织修复或功能提升,例如皮肤健康、创面修复、软骨再生、呼吸健康、神经修复等产品已逐步走向市场。刘博勋指出,生物科技应服务于人对“美”与“健康”的需求,让前沿成果呵护人类健康,提升生命质量。
编辑 刘彦 审读 秦天 二审 王雯 三审 余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