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模型与硬件终端深度融合,智能体产业在深圳光明区破土发芽。
11月13日,光明区人民政府与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智谱华章、凌云光共同推动在光明成立合资公司——智显机器人。
此次合作是人工智能软硬结合、走向智能终端的重要探索。
集合三家头部企业优势,让AI技术看得见、摸得着
智显机器人由洲明科技、智谱华章、凌云光合资成立,形成“硬件+算法+视觉”全链条能力。
上市公司洲明科技作为全球LED光显龙头,在超高清显示、虚拟拍摄等领域技术领先,服务过多届奥运会、央视春晚等重大活动;智谱华章源自清华大学知识工程实验室,在智能体技术领域的储备稳居国内领先水平,其GLM系列模型在复杂推理、代码生成等能力上表现优异,专为智能体应用优化;上市公司凌云光深耕机器视觉与动作捕捉技术,其FZMotion系统已应用于春晚舞台、体育训练等高精度场景。
智显机器人项目以“算法模型+硬件终端+感知交互”一体化解决方案为核心,推动人工智能从虚拟算法向实体终端转化,让AI技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计划重点开展垂直行业模型定制、智能体技术服务与智显机器人产品研发,是人工智能技术从软到硬、迈向智能终端应用的重要探索。
智显机器人聚焦解决行业AI化落地痛点,致力于打通AI智能体普及“最后一公里”。
光明开放全域场景,加速技术融合与产业升级
依托光明科学城建设全域智慧城市示范区,光明区已完成35个场景落地,构建覆盖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城市运行及重点行业赋能的场景体系。
今年聚焦“AI+工业”“AI+农业”“AI+城市治理”“AI+民生”“AI+文旅”“AI+教育”六大重点领域,发布2025年光明区首批15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清单,集中呈现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解决方案及场景应用方向。
光明区将在政务、教育、医疗、文旅、城管等重点领域开放场景,为智显机器人的智能体技术提供多样化应用场景测试环境。此次政企合作通过“技术+场景+服务”三重驱动,将加速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合资公司落地后,有望在智慧城市、数字内容制作、工业视觉等领域形成可复制的标杆案例。
据了解,光明区作为深圳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承载区之一,战略地位显著,区内拥有鹏城云脑Ⅲ、超算二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光明实验室等众多重大算力和创新平台,并与华为、深智城等行业龙头企业有深度合作。
在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方面,光明区有独特的优势:
区位优势突出。光明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原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芯片供应商、电池供应商均位于以光明区为圆心的60千米供应圈内,可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创新载体丰富。光明科学城布局了鹏城云脑、中兵智能创新研究院(深圳)、联想智能制造中小试验基地等创新载体,提供测试验证及数据语料支撑,区内拥有中山大学、深圳理工大学两所高校,提供高质量的机器人领域人才资源。
产业空间充足。凤凰城、光明科学园等片区可释放超100公顷潜力空间,已建成38.8万平方米高标准产业载体;应用场景多元,覆盖农业应用、工业应用,公共服务等领域,为机器人产业“场景招商”提供充足的企业落地机会。
政策配套完善。今年3月,光明区印发《关于推动人工智能和软件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强化政策支撑,从培育人工智能生态、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壮大产业集群、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多个维度,更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光明区将以本次签约活动为契机,通过聚焦算力底座、端侧模型、智能终端等发展方向,持续招引优质企业、培育潜力企业,引进高端人才、拓展产业空间等,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区。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伊诺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万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