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小学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教育创新实践,写入中国妇女发展白皮书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粤妇宣 文/图
09-28 20:4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日,广东中小学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教育创新实践成功入选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记者从广东省妇联获悉,该项工作于2012年开始试点探索,2018年广东在全国率先开展全省中小学开展国策教育工作,从源头上推动国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目前,全省已建立国策教育试点学校661所,授课超过13万课时,覆盖全省110多个县(市、区),惠及近千万儿童。

广东通过多年来坚持开展的一系列举措,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中小学提供有力支撑。在政策方面,广东省妇儿工委、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妇联联合印发《关于在我省全面开展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的通知》,明确要求从2018年9月开始,在全省中小学、中职学校全面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工作,并将国策教育纳入妇女儿童等相关专项规划。全省各地也相应制定实施方案。

广东聚焦“认知理解-行为习惯-情感态度”三维目标,构建“专题+融合+实践”三维教育模式。根据农村和城市不同地域经济社会等发展状况,着力抓好中小学男女平等教育的宣传推广、统筹协调、区域特色、课类创新。在打造师资队伍方面,广东组建全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教育师资库,通过师资能力提升活动,培育一支1500多人的面向高等院校、中小学、学前教育等国策教育师资队伍。

在开发课程方面,广东配合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编发《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工作手册》,组织省级专家赴21个地级以上市进行实地指导,开发国策教育精品课程。深圳、梅州、东莞、中山、湛江、茂名、清远等发挥课堂教学第一渠道主作用,研究编制符合本土的国策教育课程,部分地市开展国策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在课堂实践方面,广东创新构建“专题+融合+实践”三维课堂模式,有效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教育扎根中小学生心田。专题课讲授男女平等概念,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互动教学,帮助学生打破性别刻板印象。融合课将平等理念巧妙融入语文、历史、科学、体育等学科教学,不增课时却深化内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纳平等价值观。实践课组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将理念转化为行动。

如此,学生成为校园、家庭中的男女平等倡导者,社会责任感与行动力显著增强。三维模式环环相扣,成功实现学生从认知理解到行为习惯乃至情感态度的逐级全面培养。深圳、韶关等地在学生座位、活动排队、团体项目参与中强调男女平等;厕位改造也按比例标准化建设。梅州融入客家山歌、足球文化与红色元素。东莞结合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和科创教育。汕头挖掘潮汕优秀女性事迹。清远连南则巧妙嫁接瑶族刺绣、歌舞等非遗项目,让男女平等理念生动可感。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徐兴东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粤妇宣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