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晚上,三名在校学生,罗某(主驾驶)、李某(副驾驶)、霍某(后座),开着小米SU7标准版准备前往安徽池州参加某岗位的事业编制考试,当晚车辆撞上水泥隔离墩,之后发生自燃,事故导致三人失去生命,引起社会各界关注;4月5日凌晨,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湛江市徐闻县曲界镇376省道,在驾驶员手动驾驶状态行驶过程中,与一辆电动二轮车发生碰撞。
小米汽车连续出现事故对小米汽车的销售有没有影响呢?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呢?
记者走访:汽车门店冷落
4月7日、8日、9日,记者通过电话咨询、走访等形式,探访了深圳小米汽车4s门店。
下午三点多,在深圳市罗湖区深业汽车城小米4s门店,记者发现门店陈列三类型车辆各一辆,咨询客户仅两三人;门店工作人员三三两两在闲谈。门店显得有一些冷落。
门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因为上班时间的原因,目前门店客户稀少,在周末时间,客户人数还是不少。如果要购买汽车还需要40多周的等候。
汽车城安保告诉记者,相比以前,最近光顾汽车城的客户并不多,光顾小米汽车门店的客户同样很少。安保人员告诉记者,大趋势下汽车销售在下降,汽车城人流也远不如从前。
暗访销售:产品介绍漏洞百出
记者电话咨询时,工作人员谈及车辆安全系数以及配备的时候,总是顾左右言他,介绍汽车颜色、保险杠等。对于安全系数问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不能给我准确的回复,但是他会让相关人员给记者回答。但是到记者截稿也没有得到小米汽车工作人员的回复。
在小米门店咨询时,销售人员的介绍漏洞百出:一会儿汽车已经销售40万辆;一会儿汽车跑出租,一年驾驶十几万公里,寿命50万公里均没有问题。电话咨询介绍有无人驾驶功能,销售则介绍说辅助驾驶。
试驾的时候,汽车也只能保持在80公里以下时速,按照工作人员的介绍,之前并没有限速试驾,现在是公司后台限制了试驾时速。
一名小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自己有一辆小米汽车,强力提速和快速行驶没有问题,即使车辆驾驶到210公里都不会有车辆抖动、飘移的感觉。“车身重2吨多,安全系数没有问题”。
当记者提到近期的安全事故时,销售人员介绍,这是特别的个例,并不是常见的问题。
专家直言:小米汽车宣传过度了
站在驾驶员的角度考虑,驾驶安全是重要的环节之一,为此,记者也联系了国内一些车企专家,并提出了疑问:“汽车感应雷达需要怎么样的灵敏度才能保障汽车在高速道路上的安全,目前国内车企应用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强力提速是很多汽车销售宣传的重点,您认为汽车是否应该强化强力提速?强力提速是否会增加驾驶风险?”“汽车出现碰撞或自燃危险状况后,一般情况驾驶员有多长逃生时间?”
从事汽车技术工作35 年的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技能大师、深圳市技术能手贺鹏麟告诉记者,目前汽车毫米波雷达探测距离少于200米,但是小米汽车强化宣传强力提速性能,强化智驾功能,但是不介绍快速行驶中汽车的刹车性能,不介绍智驾系统的也存在局限性,驾驶员的驾驶能力是否具备驾驭具备超级加速性能的车辆能力,存在误导因素。“对于具有3秒之内零至100km/h超级跑车这项加速性能测试,需要具备专业驾驶技能的车手,在专业的赛道才能驾驶区尝试,这不是普通驾驶员在城市道路可以行驶的”。
据了解,贺鹏麟曾经获得“汽车维修高级技师”“汽车故障诊断高级工程师”“控制工程正高级工程师”等职称,多年深耕汽车远程故障诊断与监测、智能主动刹车系统等车辆安全领域,并带领高精尖研发团队,先后两次创立国家高新科技企业,具有丰富的汽车电子产品开发经验。他认为,无人驾驶存在驾驶风险,很多进口品牌汽车都存在类似功能,但少有企业宣传此类功能,小米汽车宣传无人驾驶功能、强化强力提速性能,而不提示风险存在,存在误导嫌疑。
对于新能源车辆事故起火逃生问题,贺鹏麟说:“一旦发生严重碰撞引发起火燃烧,驾驶员逃生时间不超过1分钟。”他分析,目前国内很多新能源车在设计时预留的缓冲碰撞空间不足,因此车辆一旦相撞,很容易导致电池爆炸起火,加上车辆开门手柄很多是隐藏形式的,在发生碰撞事故后,不利于驾驶员快速开门逃生。
编辑 谢欣如 二审 李天军 玄伟东 三审 邓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