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永“校地共建”舞出古村新篇,艺术文旅喜迎“十五运”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吉莹 通讯员 孙秀杰 文/图
07-09 16:2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7月6日晚,凤凰古村的青石板巷被艺术之光点亮,由宝安区福永街道联合深圳大学共建举办的“粤见凤凰,重游古村”沉浸式艺术展演在此拉开帷幕,活动通过活化古村打造了集文化体验、艺术观赏、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文明新名片,在“十五运”来临之际为城市文旅产业注入新活力。

伴随激昂的中华鼓韵,展演在凤凰古村门口广场正式启幕。活动以古村原生空间为天然舞台——麟圃书室旁演绎香云纱的匠心流转,凉亭旁演绎着岭南茶田间飘散“水中英华”的茶韵芬芳,镬耳式山墙下激荡起象征文氏家族“科举荣光”的现代舞《高地》,祠堂广场上则迎来《祥狮献瑞》。

文氏宗祠前,“烟楼世泽,正气家风”的对联与《古村烟雨》的舞姿交融,娓娓道出文天祥侄孙文应麟修建望烟楼、乐善好施的动人往事。私塾庭院内,粤绣嫁衣与岭南钱鼓舞交织的《粤绣悦美》,十指春风编织出锦绣岭南的幻境;隔壁人家《薪火相传》的添丁喜乐,令古老的生命礼赞触手可及。

据悉,“粤见凤凰,重游古村”艺术展演是福永街道与深圳大学艺术学部音乐舞蹈学院“校地共建”项目之一,由宝安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文化馆)支持指导,福永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福永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福永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深圳大学艺术学部音乐舞蹈学院、宝安区舞蹈家协会等联合举办,活动还邀请到宝安和平舞龙队、新和鱼灯队、凤凰麒麟武术馆等本土非遗团体参与其中。

由深圳大学张月龙教授担任总导演,联合福永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共同策划下,本次展演将舞蹈肢体叙事、非遗技艺展示、戏剧场景巧妙交织,并深度融入凤凰古村建筑风貌与非遗文化特色,将69座民居、5座书室、12座祠堂等古建筑转化为可感知、可互动的鲜活文化。

据介绍,福永街道与深圳大学开展“校地共建”项目始于2023年,该项目以融通高校理论、融汇社会服务、融合群众智慧驱动共建实践基地、共育人才梯队、共创文艺作品,“三融三共”创新理念推动舞蹈艺术走出高校校门,让优质文化资源惠及更多群众。两年多来,“校地共建”舞蹈培育项目依托宝安人才林、凤凰古村、立新湖公园等群众场所举办展演活动92场,探索出一条“高校赋能、群众参与、文化惠民”的基层文艺新路径,孵化出福永街道又一文化精品成果。

据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福永街道正以“十五运”为契机加速推动凤凰古村旅游项目的文化展演升级,积极尝试古村落“日游+夜演”创新形式,致力推动城市古村旅游与体育赛事观光同频线路,向全国游客更好地展示深圳“历史与现代共融”的城市品质。

编辑 李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闻坤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吉莹 通讯员 孙秀杰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