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主播探店为何从爆火到遇冷?餐饮宣传渴求真实专业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萌
07-23 08:1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占着座位拍几小时,转化率为零!”近期,深圳多家餐饮店门口贴出的“不接待美食主播”告示引发热议。据了解,除了餐饮商户主动邀请探店并提供免费菜品外,主播自行探店都要进行正常买单消费。曾作为流量密码的美食主播探店,如今口碑严重两极化:大型连锁店尚能专业筛选主播合作,而不少普通个体商户则直接拒绝,直言“浑水摸鱼的主播太多”,还会带来反效果。

记者调查发现,主播获利模式两极分化。主播收入主要以佣金与推广费为主。普通主播依赖平台团购分佣,头部主播则按条收费。部分百万粉丝博主单条推广费万元起步,还可叠加销售抽成。探店从业者介绍:“收益主要看转化率,选对主播是关键。”

据了解,主播探店的技术门槛低,一部智能手机+基础剪辑软件即可制作探店视频。在内容生产方面,常见模板套路:“强‘钩子’开头(如‘人均30元吃垮xx!’)—环境展示—菜品特写—夸张试吃反应—引导下单”。据悉,在此套路下,同类店铺视频相似度较高,导致用户产生“审美疲劳”。

对于目前的探店圈,商家态度却出现了“冰火两重天”。大型商场内或大型连锁品牌的餐饮店表示,保留合作窗口,但通过合同约束效果指标,法务团队可追责虚假宣传。“我们有团队和经验,能规避劣质主播”,某商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而一些普通个体商户、小型商户则表示,会明确拒绝主动邀约。“花2万元请主播,团购券只卖10张,后来发现粉丝都是刷的。”“现在浑水摸鱼的多,不但浪费钱,主播表现太差还会带来反效果。”采访中有小店铺表示收到过“不免费就发差评”的威胁,最终被迫妥协。

由于主播水准不同,探店也会带来不同效果。据相关从业人员介绍,专业的主播确实对行业发展有正面效应。行业内不少特级厨师、专业餐饮从业者的探店很受欢迎,能解析口味层次、烹饪技法,帮助消费者精准选择。

但不少中下游主播在探店视频中表现出专业能力不足、评价词汇匮乏等问题,无论什么菜品仅用“好吃”“多汁”等词语描述。很多主播为了收益会夸大食材味道,对商家和自己都造成流量负增长。有消费者认为,“不反对主播正常拍摄,但请尊重隐私和公共秩序”。

据了解,除了专业及内容差异外,探店作为新兴行业,尚缺乏专项法律法规约束,也欠缺统一的行业标准。有法律工作人士称,如果探店行为干扰了商家的正常经营秩序,或者对商家或其他消费者的安全构成威胁,或者侵犯了消费者隐私,商家有权采取措施阻止。

探店经济从野蛮生长到遭遇挑战,折射出餐饮业对宣传真实性与专业性的渴求。“回归真实和专业,方得长远。”探店行为需要法律监管、行业净化、商家理性三方合力,才能摆脱争议,真正成为连接美味与消费者的桥梁。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