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门”成了年轻人“命门”?自制“预制菜”走红,专家紧急提醒→ | 下午茶

读特客户端 孔盼成 综合
09-26 17:37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冻门”的生活方式正在席卷职场年轻人群体

近日

西贝与罗永浩的“预制菜之争”

让预制菜再度成为全网热议话题

要问哪类人吃得最多?

职场打工人:

不敢吱声……

图源:图虫创意

做饭难 做饭没时间

吃外卖?

又怕预制菜不健康不卫生

近来

有一种自制“预制菜”

在网络上日渐走红

渐渐拿捏了打工人的“命门”

👇👇👇

半天备菜忙 一周不愁吃

既能自调口味

还能控油控盐 相对健康

这种被称为“冻门”的生活方式

正在席卷职场年轻人群体

倔强又精致的打工人:

“就算吃预制菜

也要吃自己亲手预制的!”

先采购大量食材

一口气做出足够吃一周的“大锅饭”

随后按量分装冻入冰柜中

食用时只需在微波炉内

加热5至7分钟即可轻松享用

“冻门”的信仰是

“冻住即是永存”

一入冻门深似海

网络上也涌现一批“冻门”博主

专门分享自制预制菜的教学

从食材购买挑选到处理制作和冷冻

全流程攻略给到网友

厨房小白也直呼

“人家分享什么,我做什么。”


图源:中国新闻周刊

不过

如此快捷简便、性价比还高的

“冻门预制”

真的完全靠谱吗?

专家提醒

冰箱不是保险箱!

冷冻≠安全

👇👇👇

冷冻食物存在营养流失、口感劣化、潜在食品安全风险等三大挑战。

食物缓慢冷冻时,冰晶破坏细胞导致维C、维B族流失,同时蛋白质变性,脂肪氧化,多酚、类黄酮等抗氧化物质降解。解冻后的食物,肉类肌原纤维弹性下降,口感降低;鱼在脂肪氧化和酶解作用下,腥味加重。

潜在食品安全风险最值得警惕,冷冻只是抑制细菌生长而不是彻底消灭。室温解冻时,食物表面温度迅速升高,而微生物爆发式增长。如果反复冻融,细胞液成为微生物“培养基”,沙门氏菌存活率提升。

因此,别反复冻融:冻融一次=细菌繁殖10倍!建议食材分小份冷冻,解冻后一次性吃完。此外,要定期清理冰箱:冰箱不是“垃圾回收站”,每月清理一次,避免成为“僵尸食物”的温床。最后,烹饪温度必须达标:解冻后的肉类中心温度要达到75℃以上,否则细菌激增。解冻后,如果食物出现霉点,表面有黏液,或散发异味,都必须要丢掉。

(综合来源:央视新闻、羊城晚报、中国新闻周刊、长沙晚报、网友评论等)

转载请标注来源读特客户端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张蕾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刘思敏

(作者:读特客户端 孔盼成 综合)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