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晚,深圳西部港区迎来里程碑式突破。在深圳海事局全程监管保障下,我国船厂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的国内首艘C型罐式专用LNG加注船“新奥普陀号”在蛇口集装箱码头5号泊位,成功为双燃料集装箱船“CMA CGM INTEGRITY”(达飞诚实)完成试点加注作业。
此次作业历时约13小时,共加注LNG燃料6550立方米、约2870吨。作业全程“零事故、零污染、零延误”。作业完成后,“新奥普陀号”安全离港。这不仅标志着深圳西部港区首次LNG加注试点作业成功实施,验证了前期港区船对船LNG船用燃料加注相关论证条件的可行性、科学性,也意味着深圳港口功能和服务能级得到进一步提升。
情况有多复杂?
深圳海事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本次作业面临西部港区作业水域通航密度高、技术风险大等挑战。作业区域位于全球最繁忙的水域之一的珠江口咽喉要道,作业船需要航经伶仃水道、铜鼓航道、蛇口航道等主要航道进出港,涉及广州、深圳等珠江口两大港区,该水域日均船舶流量大、航线纵横交错、水文气象复杂多变,对组织协调、安全保障工作提出了极高要求。
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攻坚克难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此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试点加注作业安全顺利进行,深圳海事局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对关键水域实施约19小时的交通管控,协调部署4艘警戒船24小时现场值守,构筑了坚实的安全屏障。提前周密部署。指导企业做好船舶LNG燃料加注作业有关风险评估论证工作,制定安全保障措施,全面优化作业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交通组织与管制计划,划定移动安全区,为作业奠定了坚实的安全基础。实施精细监管。
在加注船靠泊期间,深圳海事局划定警戒区,严格执行船舶限速管控。构建了VTS、AIS和CCTV系统以及无人机、加注船智能监控设备全方位监控网络,并通过VHF,动态协调周边船舶避让,最大限度保障港口整体运转效率。同时派出执法人员登轮开展现场监督检查,重点核查系泊设备、消防系统、气体泄漏监测装置及船员应急操作能力,确保加注作业安全。做好应急准备。建立多方联合应急机制,提前组织开展了船岸综合应急演练,模拟气体泄漏、火灾等险情处置,协调各方力量,配备专用应急物资,严格落实15分钟应急响应机制,并实施24小时值守,保持通信畅通,为作业全程“零事故、零污染、零延误”提供有力支撑。
深圳西部港区占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半壁江山,2024年,招商港口深西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599万标箱,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1545万标箱,截至今年7月底,深西港区常规挂靠航线191条,航线布局密集,遍布全球主要贸易区域。此次试点加注作业的成功进行,有效验证了深圳西部港区实施船对船LNG船用燃料加注研究论证的可行性。下一步,深圳海事局将持续优化船用LNG燃料加注监管与服务,为深圳打造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注入更加强劲的绿色动能。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王雯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徐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