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I 狂飙突进的 2025 年,英伟达之后,第二家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的公司诞生了。
7月底,微软发布 2025 财年第四财季及全年财报(微软财年与自然年不同步),营收达到 764 亿美元,同比增长 18%,净利润为 272.33 亿美元,继续刷新历史新高。财报公布后,其市值一度达到 4.1 万亿美元,坐上了“全球最值钱公司”的王座。
这是2021年11月13日在英国伦敦拍摄的微软品牌标识。新华社发(蒂姆·爱尔兰摄)
这背后,AI是唯一的关键词。
超前布局AI
“值不值”数据说了算
2023 年起,微软就在大模型战场上连连落子。无论是130亿美元投资OpenAI、将GPT系列整合进Office 365,还是在Azure云服务中部署Copilot,全都是一环扣一环的战略棋局。
到了 2025 年,这套打法进入收割期。
根据财报:
云计算平台Azure收入超过750亿美元,同比增长34%。
AI 编程助手GitHub Copilot,“历史累计用户数”已超过2000万。
GPT系列整合进Office则推动Microsoft 365商业云收入增长了18%。
而在终端设备领域,“Copilot+ PC”生态悄然发力,Windows操作系统正在逐步演化为“AI 原生操作系统”,不再只是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的集合。
微软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了软件、硬件与云的三位一体。
下注OpenAI
做好“AI基础设施”建设
微软不只是投资OpenAI这么简单,更关键的是:它在背后构建了AI的“水电煤”——基础设施。
微软CEO纳德拉表示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微软在AI基础设施竞赛中保持领先地位,过去12个月新增超过2吉瓦数据中心容量,在全球70个地区运营超过400个数据中心,规模超过任何其他云服务提供商。据悉,微软2025财年在AI数据中心方面开支800亿美元。
位于美国爱荷华州的微软公司的数据中心。图源:新华社
不自研大模型,却全力投喂OpenAI,并用最强产品能力承接结果。微软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它既掌握了OpenAI这张王牌,又有Azure这条AI分发通道,更有Office和Windows这样的超级入口。这意味着,不管模型本身有多少想象力,微软都能把它“转化成钞票”。
微软的野心,也许是在AI时代复制一遍20世纪90年代的Windows统治力,只不过这次,依靠的不是操作系统,而是“算力+模型+平台。”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伊诺 二审 关越 三审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