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巡检一层楼!AI大脑“爆改”深圳物业丨小区大件事

读特新闻记者 陈雯莉 陈晓玲 文/图
06-30 12:46
收录于专题:小区大件事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深圳部分住宅小区和写字楼正在通过引入AI物业管理数字化平台,对传统物业管理模式进行数字化改造,有效改善了社区生活环境品质。

作为城市基层治理的重要单元,物业服务模式创新正成为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突破口。读特新闻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深圳部分住宅小区和写字楼正在通过引入AI物业管理数字化平台,对传统物业管理模式进行数字化改造,有效改善了社区生活环境品质。

小区来了个AI物业“智囊”

位于深圳罗湖的山湖居小区建成于2003年,面积约7.6万平方米,目前共有业主900多户。沈飏是首批入伙的业主之一,至今已在此居住了20余年。2020年沈飏当选成为业委会副主任,与物业沟通小区各项琐事,便成为他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

依山而建的山湖居小区。

沈飏向记者谈及这个老旧小区面临的管理难题。早期规划未实现人车分流,加之小区依山而建,绿化带、坡地较多,使得现场管理长期面临秩序混乱、清洁死角多、责任边界划归不清晰等痛点,时常引发业主和物业之间的矛盾。

“我们这些老业主关心小区很多年了,但苦于没有有效的管理工具。”沈飏感慨道。转机出现在2023年9月,深圳德胜物业入驻成为该小区的第五任管家。经过多番摸索,业委会与物业自2024年9月起启用AI物业管理数字化平台,开始改造小区。

通过工单趋势可判断一定时间内物业现场作业完成情况。(受访者供图)

“以前我们得带着物业人员四处巡视,现在只要每周查看一次工单趋势,就能掌握小区的状况。”沈飏说,引入AI物业管理数字化平台如同有了“智囊”辅助,管理变得轻松高效的同时,小区的环境和秩序也迎来了肉眼可见的改善。

“系统上线后,我们的投诉率有所下降。”山湖居德胜物业公司总经理王磊向记者坦言,此前曾尝试过统一派发工作、考勤打卡、人工巡检等传统管理方式敦促工作人员现场作业,但效果甚微。自小区引进AI管理系统后,物业管理效能有了显著提升。

巡检完一层楼仅需1分钟左右

除了住宅小区,深圳也有商住综合体引入了这套AI物业管理数字化平台。位于龙岗区的富基置地大厦是一个涵盖写字楼、商业、住宅和公寓的综合小区,项目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由前海红树湾(深圳)物业管理。去年下半年,富基置地大厦启用AI物业管理数字化平台,将智能管理贯穿在巡检、保洁、质量检测等环节当中。

富基置地大厦引入AI物业管理数字化平台。

据前海红树湾物业工程部主管刘林介绍,他们平时手持360度拍摄仪器在写字楼和住宅小区巡检,之后把视频导入系统进行分析并生成检测报告。如果发现问题,将第一时间以工单的形式告知给相应部门整改。执行人员需要在整改后按时上传照片、接受审核。

前海红树湾物业人员用摄像设备在住宅楼巡检。

“在我们物业工作中经常会碰到的灯光缺失、墙皮脱落、线头裸露、防火门没有关闭、地面污渍、墙上乱贴乱画等问题,用这套系统都可以快速识别出来。”刘林表示,写字楼共有32层,使用这套设备之前,他们差不多要用10-15分钟才能巡检完一层楼,现在1分钟左右就能完成。在AI的帮助下,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业主和客户的满意度。

前海红树湾物业人员在手机上查看检查情况。

记者从AI物业管理数字化平台的技术服务提供方维珍(深圳)数据技术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深圳已有6个小区在使用AI物业管理数字化平台。此外,该平台还在香港、贵阳、上海等城市的20余个住宅和写字楼项目试点应用。

相关数据显示,物业人员使用该产品以正常的步行速度巡检,10万平方米的小区用大约6个小时就能完成检查。该产品通过部署智能巡检系统,对建筑物及设施设备进行360度缺陷检查,并利用AI算法识别墙面裂缝、设备故障、安全隐患等问题,检测准确率达到95%以上。由于智能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业主投诉率普遍下降60%以上。

从“人管”到“智管”

AI“智囊”如何协助小区物业管理升级?据维珍(深圳)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架构师吴龙介绍,其核心在于数据驱动,通过四个步骤重塑工作流程:在数据感知阶段,全面采集小区场景数据,结合专业物管经验,梳理出包括电梯、楼道、路面、防水系统等在内的200多个关键设施设备点位;智能分析阶段,AI大模型基于任务总量与目标,进行岗位测算,生成精细化的作业计划;进入精密排程阶段,系统自动将优化后的作业方案转化为工单,派发给指定工作人员;质量闭环阶段,工作人员完成作业后,上传现场照片,系统通过AI图像对比技术自动进行验收判定。

每日作业指令工单详情。(受访者供图)

整套系统包含环境绿化、工程、安防等模块,目前山湖居小区已上线环境绿化板块,重点解决棘手的清洁与绿化现场管理问题。在走访中,有清洁人员告诉记者,他现在只需按系统指引定时定点完成责任区域清扫,拍照上传即可完成验收流程,工作清晰高效。

吴龙表示,随着数据的沉淀,系统将构建更精细的房屋立体模型,释放更大价值。目前它已能自主识别30多类设施设备缺陷,如功能失效、未常闭、破损、占用、仪表异常等,并通过分析缺陷在时间轴上的变化规律,进行风险预测。系统还能与智能工单系统联动,确保及时跟进质检,协助物业管理人员及早发现小问题,预防大问题的发生。

“每个关键点位的管理,都是数据驱动下资源精准投放的过程,除了风险预判,更能让每一分管理成本都清晰可见、物尽其用。”王磊表示,目前这套AI物业管理数字化平台处于试运行阶段,已将相应数据和管理权限同步开放给业委会成员,实现物业信息的透明化管理。这种从“人管”到“智管”的转变,使物业日常管理和服务变得可视化、可量化、可解释,为缓解长期存在的物业工作矛盾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物业行业需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服务”

长期以来,物业行业饱受价格与服务匹配度争议,业主与物管企业沟通壁垒等问题日益凸显。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曾公开表示,物业服务信息不透明是问题的关键。行业需要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服务”,推动成本透明化,让业主可以清晰了解到物业所提供的服务是否匹配物业费的支出。

在深圳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副会长王健看来,AI赋能物业是让行业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办法。他表示,从AI物业管理数字化平台的试用情况看出,AI赋能物业不仅有助于物业管理的项目降本增效,而且能实现数据透明化,通过管理留痕能为今后的物业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作为技术提供方,吴龙表示,AI技术应用将重塑企业内部流程,驱动从工作流到企业文化的系统性再造。其终极目标,是实现物业管理从依赖经验的“粗放式”,向数据驱动的“精益化”服务模式跃迁。

不过,在“人管”向“智管”转变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工作人员对新工具的适应、新老系统兼容以及技术与复杂业务场景深度融合等难点。例如前述清洁工作人员提及,他完成原定工作后拍照上传验收,这一流程增加了时间成本。山湖居小区业委会副主任沈飏也提到,当前系统聚焦于物业作业的信息,尚未与业主大会基本账户等系统打通。他期待未来能纳入更多个性化场景应用,实现更全面的社区治理协同。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伊诺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郑蔚珩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陈雯莉 陈晓玲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