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高水平对外开放动能强劲,这个综保区首次跻身全国前三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徐美
09-01 19:2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日,海关总署发布《2024 年度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排名结果》,前海综合保税区以全国 A 类第三名的成绩首次跻身三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进入全国前三的综合保税区。从2023 年的第19位跃升至现今第3位,16位的跨越式提升不仅刷新区域纪录,更标志其发展质量、开放能级与核心竞争力实现质的飞跃,为深圳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绩效年度“大考”名列前茅,多项进出口数据表现亮眼

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是反映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年度“大考”。前海综保区凭借全方位的亮眼表现首次获评 A 类前三,其发展成果可从多组关键数据中清晰窥见。

2024年,前海综保区进出口总值达 3752.5 亿元,同比增长 49.9%,这一增速远超全国综保区平均水平,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第四、广东省第一,占深圳全市三个综保区进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二,成为深圳外贸增长的核心引擎之一。

深圳海关所属蛇口海关前海监管一科副科长钟楷介绍,“目前,前海综保区内已集聚进出口百亿级企业 9 家,其中越海全球成功跃升为深圳市千亿级外贸领头羊,嘉里大通、马士基供应链等 10 余家企业更是实现营收翻倍增长,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的发展格局逐步成型。”

2025 年以来,面对国际经贸环境复杂多变,前海综保区仍展现出强劲的抗风险能力与发展韧性。今年 1月-7 月,其进出口规模达 2215亿元,同比增长 19.1%,创同期历史新高,外贸“压舱石”作用持续凸显。

改革创新双向发力,打造“通关最快、成本最低”优质营商环境

在通关便利化改革与业态创新的双重驱动下,深圳海关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有力支撑。针对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高价值产品,创新海关监管模式,支持建设电子元器件与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大幅压缩企业通关时间,真正将 “时间成本”转化为“企业效益”。

“通过简化流程、精准监管,前海综保区已逐步实现‘通关最快、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营商环境目标,为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扫清障碍。”钟楷表示。

“保税+”新业态更成为区域发展新引擎,结合区内企业实际需求,深圳海关会同前海管理局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将大疆玩具无人机、西门子核磁共振成像装置零件等企业急需开展维修业务的商品纳入商务部、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的《关于发布第三批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的公告》目录,为企业破解 “维修难、成本高” 的瓶颈。

在租赁领域,前海“保税+”业态也结出硕果。截至目前,前海综保区累计开展保税租赁业务,涉及飞机 11 架、船舶 2 艘、飞机发动机 1 架,货值近 40 亿元,成为区域外贸新的增长点。

深圳海关依托前海综保区的平台及政策优势,推动保税研发、保税维修、保税展示、保税租赁等“保税+”模式“多点开花”,不断优化与升级,成为撬动贸易新业态的杠杆。

8月23日晚,“前海文化艺术品保税拍卖会暨华艺国际2025深圳·现当代艺术专题拍卖”在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举槌。这场拍卖会作为广东省首次艺术品保税拍卖,不仅首次大幅提升保税艺术品占比,更创新采用“境外保税+境内艺术”同台竞拍形式,通过拍卖流程与检索环节的无缝衔接,为文化保税业态的发展路径提供鲜活样本。

前海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密切联动海关、税务、金融等监管部门及机构,坚持“问需于企、问计于企”,持续做好企业服务保障工作,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全力推动前海综保区在全国综保区格局中持续争先进位,助力深圳外贸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型经济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图片由前海管理局提供)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秦天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徐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