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稳外贸政策持续发力、市场主体信心提振等有利因素带动下,深圳进出口总量再创新高,并于时隔9年后重返内地外贸城市首位,展现出强劲韧性和活力。
【亮点回顾】
4.5万亿元!深圳重夺“外贸第一城”
据海关数据,2024年深圳市进出口4.5万亿元,首次突破4万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6.4%,增速分别较全国、全省快11.4个、6.6个百分点。进口、出口均为历史新高,其中,出口2.81万亿元,增长14.6%,实现32连冠;进口1.69万亿元,增长19.6%。
为推进外贸高质量发展,深圳各部门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深化改革、健全机制,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因素冲击,推动深圳外贸向好势头不断巩固、韧性活力持续彰显。
2024年,深圳发挥口岸城市潜能和优势,聚焦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以改革激活口岸事业高质量发展动能。为加快推动口岸经济发展,深圳市口岸办印发了《2024年优化深圳口岸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实施包括深化改革通关监管、提高跨境电商便利性、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科技赋能提升口岸服务、加强收费清理规范和打造口岸服务品牌等6方面23条重点举措,更大程度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市场活力,扩大口岸经济价值与辐射带动能级,助推高水平对外开放。
深圳口岸全面深入推进“海陆空铁”智慧口岸示范试点建设,逐步实现口岸通关、应急、安全、服务、资产全数字化管控,有力提升口岸管理和通关效率。规划建设包括河套合作区专用口岸、前海口岸等在内的新口岸,强力支持河套和前海两个重大平台发展,推进口岸功能调整,落实深港跨境货运“东进东出、西进西出”安排。2024年,深圳全年深港陆路口岸出入境货车420.17万车次,增长13.75%。
2024年,深圳市商务局先后出台稳外贸“24条”政策、“45条”稳外贸重点任务清单,联合深圳海关、深圳市市场监管等建立新质生产力促进服务机制,联合金融、税务、外汇等加强协作,加大金融支持稳外贸工作力度,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力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市场、抓订单。在“单一窗口”建设方面,截至2025年1月,中国(深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累计上线中央标准应用和地方特色应用共36个业务领域、175个业务模块,提供服务项目超2100个;平台注册企业超17万家,服务企业超57万家;主要业务申报量约占全省的60%、全国的14%,在通关物流、外贸金融等方面发挥重要积极作用。
2024年,深圳继续加快构建“海陆空铁”立体式物流通道。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局2024年7月18日消息,深圳机场的国际及地区货运通航点达38个,通达全球五大洲、26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下半年,深圳机场又先后加密了通往越南胡志明市和德国法兰克福的全货机货运航线,新开了通往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的全货机货运航线。截至2024年10月,深圳港新增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17条,累计达到265条。与达尔文港、巴拿马巴尔博亚港签约友好港后,友好港数量增至28个。“湾区号”中欧班列累计开通出口线路19条,为出口电商提供多元化的物流解决方案。四通八达的跨境物流网络,有力支撑深圳“买全球,卖全球”。
【专家访谈】
深圳外贸充满韧性,海外竞争优势明显
深圳2024年重夺“外贸第一城”的核心因素有哪些?深圳外贸后续发展势能如何?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专访国家高端智库CDI资深研究员宋丁,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教授殷醒民,深入剖析深圳2024年外贸取得的卓越成绩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国家高端智库CDI资深研究员宋丁指出,在国内经济面临一定压力、国际环境复杂严峻的背景下,深圳重回进出口贸易榜首,十分不易。他认为,支撑这一亮眼成绩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深圳坚实的经济基础、完善的产业配套、浓厚的创新氛围,以及从政府到企业等各方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改革创新组合拳等。
面对外部环境带来诸多挑战,深圳从多方面积极应对。政府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创新、支持企业开拓新市场、发展跨境电商;行业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企业交流合作,共享信息,共同应对风险;企业自身则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主动调整市场布局,积极拓展新兴市场。
2024年,在巩固与传统贸易伙伴关系的同时,深圳大力拓展与东盟、非洲、南美等地的贸易往来,创造了更多的市场需求。2024年,深圳对东盟、拉丁美洲、非洲出口分别增长37.7%、26.3%、16.5%,对出口增长贡献度达43.4%,新兴市场的开拓,成为拉动外贸增长新动力。在贸易形式上,深圳跨境电商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让深圳在贸易竞争中占得先机。“这种新型贸易形式加快了贸易速度、扩大了贸易规模、提升了贸易效益,推动深圳外贸取得更大成就。”宋丁说。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教授殷醒民在肯定政府支持、经济基础、创新基因等核心因素基础上,强调了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民营企业的强劲动力、营商环境的硬支撑对深圳重夺“外贸第一城”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产业结构快速升级是深圳外贸强劲增长的关键之一。2024年,深圳“新三样”产品出口996.9亿元,增长11.5%。生物医疗、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产品出口快速增长15.1%,占全国同类商品出口的比重近2成。深圳外贸产业结构已从传统的一般技术型产品出口转向以高科技、信息科技产品为主的出口。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均收入和国际市场对产品技术要求的提升,深圳凭借产业升级实现了贸易量与总额的双增长。
2024年,深圳民营企业依旧是拉动外贸增长的最重要主体,规模占比首次突破7成。“深圳企业结构以民企为主,受外企外迁的影响较小,让深圳外贸在复杂环境中保持韧性。”殷教授分析道,民营企业市场化发展的原则,让他们的生存压力和开拓国际市场的需求更为迫切,能够更积极敏锐的感知国际市场需求,并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产品结构和产品技术的升级,以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政府的支持对外贸的促进作用同样重要。这个支持不仅是指基础服务和优惠政策的支持,更是高度公正、透明、廉洁的优质营商环境的打造。”殷醒民教授认为,深圳政商关系明晰,政府除提供政策、标准和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外,不对企业的发展方向、技术升级等事务进行干预,避免了对企业发展造成干扰和误判。
对于深圳外贸的后续趋势,两位专家均持看好观点。虽然外部环境、关税问题可能给外贸带来新的挑战,但深圳外贸充满韧性和活力,在国际市场具有强大竞争力。殷教授建议,海外市场需求大、机会多,深圳要继续保持、甚至可以扩大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比例,坚定不移拓展海外市场。他建议,深圳可以进一步营造支持进出口、服务进出口企业的氛围,将深圳打造成全球服务企业出口的典范城市,持续巩固深圳外贸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