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喜报”再创佳绩,刺痛的是公众神经。近日,兰州兰石医院的“喜报”受到关注。该“喜报”将上个月医院的门诊诊疗人数、住院及门诊手术台数等数据一一呈现,以“再创佳绩”论调来热烈祝贺。相关内容迅速引发争议,不少网友直言“病人的痛苦”被包装成了“医院的战绩”。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案例已经屡次出现。2022年,浙江台州市中心医院就曾对外发布“喜报”称,祝贺“急诊人次突破200万”。引发关注后,该医院将“喜报”撤下。
不同于作为公立医院的台州市中心医院,兰州兰石医院是一家民营医院。但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市场化程度更深的民营医院,都承担着守护公众健康的重任,都不能过度看重就医人数和手术人数之高。面对病人就医数量的上涨,即使偷着乐也有失妥当,更何况张榜报喜、大肆宣扬。争议背后所暴露的问题,不是一句“用词不当”就可以概括了之。
纵使如业内专家所言,数据“喜报”或许是医院出于内部评比激励的需要,那也是找错了评比激励的指标。医院承担着特殊的社会责任,时刻需要共情患者、尊重患者,大可将病患的好评、医学科研成果等作为评比指标,以此激励医护提升服务水准和专业技能。
“医者仁心”不是靠医院“生意红火”来体现,内部评比不能执着于就医人数。行医要有高度,宣传也要有温度,有些医院应该“自医”。
【相关报道】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伊诺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