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改革开放篇⑧丨深汕特别合作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迈上共同富裕大道
深圳特区报
2023-12-25 12:3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一线调研


深汕特别合作区: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迈上共同富裕大道


深汕特别合作区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新区、产业新城、田园都市。


一子飞出,满盘皆活。


深汕特别合作区,这块460平方公里的深圳 “飞地”,有如围棋招式中的一记“妙手”,落在深圳经济特区与粤东革命老区交会连接的重要节点。


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以来,广东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并将其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全面推进。作为广东省创新区域协调发展的试验田,深汕特别合作区坚决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探索以产兴城、以城带乡、以工哺农、产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乘着深圳四十余年改革开放、先行示范的东风,深汕坚持高起点规划,推进高标准建设,加快高质量发展。近日,由深圳市委宣传部组织策划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改革开放篇”主题调研采访活动走进这片神奇、火热的土地。


来自驻深央媒、省媒及深圳报业、深圳广电等主流媒体,以及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联合调研采访团队,深入区域协调发展一线,进车间、赴港口,访民生、问规划,亲眼看到深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一座现代化的滨海新区、产业新城、田园都市正在加速崛起;真切感受到深汕大地处处洋溢着特区初创时期的拓荒、创业、干事激情,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火热景象映射出深圳辐射、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气韵……

“特别+合作”“田园+都市”“特区+老区”——
积厚成势加速发展走在新征程的前列


驶下深汕西高速白云仔出口,沿着双向十二车道、被誉为深汕版深南大道的深汕大道行驶5分钟,一栋四层的白色楼宇映入眼帘,顶楼上方树立着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几个大字。在周边高楼林立的映衬下,管委会大楼显得格外静谧、低调。


走进管委会大楼一楼的智慧城市运行中心,一面巨幅屏显墙赫然出现。屏显墙上,交通、物流、学校、医院、厂区等施工建设的实时景象;水、电、气、农田、稻产、网络等城乡运营的实时数据;产业、平台、项目、企业、环境等协调发展的对比资料一览无遗……


调研团队在此观看了深汕特别合作区宣传短片,听取相关负责人对深汕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的介绍,纷纷为深汕在高质量发展上的探索、实践点赞。


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相关负责同志向调研团队介绍,2018年12月,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揭牌。今年11月,全国首部规范由“飞出地”全面主导区域合作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正式施行,更是为深圳的加快提级跨越发展提供了更为坚实保障。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明确由深圳全面主导发展的经济功能区架构推进建设的部署,深汕发挥“特别+合作”区域协调体制作用,运用深圳在产业、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以及深汕在土地空间等方面的优势,推动产业、资本、人口加速集聚;锚定“田园+都市”城乡融合发展路径,坚持以产兴城、以城带乡、以工哺农、产城乡融合,奋力打造一座现代化产业新城和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新城;夯实“特区+老区”基层治理效能,锤炼“特别能担当、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务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包容”工作作风,在传承特区精神和老区精神中增进高质量发展效能,不断推动深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深汕延伸,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拥有天然良港,是深汕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最大优势之一。


区发改财政局规划科相关负责人向调研团队介绍,深圳全面主导建设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深汕建设发展,持续加大对深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民生项目的投入力度,有力支撑了深汕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五年来,深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今年前三季度,深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4.1%,呈现出积厚成势、加速发展的态势。


“一主三辅”兴深汕,打造世界级汽车制造城。区科创经服局商务科相关负责人向调研团队介绍,五年来,深汕不断优化布局,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以新型储能、新材料、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为辅的“一主三辅”产业发展格局加速形成。当前,深汕正锚定“打造重大产业项目承载地、新引进重大项目目的地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孵化器、驱动器”目标任务,全域建设世界级汽车制造城。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汕管理局规划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土地供应作为重大项目落地的前置条件,是稳经济、稳投资、促发展的重要抓手。截至11月中旬,深汕已完成土地供应59宗,用地面积439.5公顷,供应量居全市第一,为深汕打造经济新引擎、加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接下来,深汕将持续推进土地整备攻坚行动,大力开展造空间引项目行动,为深圳工业立市打造强有力的战略基点。


龙头企业引领、优势产业集聚——
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碧海掩映,群山环抱。继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项目之后,二期项目用时一年多,便在深汕湾畔拔地而起。

相比一期园区,二期园区离海更近。站在通港大道鹏兴立交桥上,调研团队看到,眼帘下,二期园区静卧狮山下,抬望眼,深水良港小漠国际物流港近在咫尺。


区科创经服局相关负责人向调研团队介绍,截至目前,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总投资250亿元,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达2100亿元。党委政府竭诚为企业服务,除在产业空间上全力保障外,还专门投资建设一条园区与港区(小漠国际物流港)联通的疏港大道,车辆从生产线下来,仅需5分钟运输即可直达港口、扬帆出海。


深汕特别合作区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项目。深圳特区报记者 莫荣宝 摄

走进二期园区车间,只见冲压机施展魔力,机械臂挥舞不停,将全球供应链输送的物料高效装配,一辆又一辆高端新能源汽车鱼贯驶下生产线。


调研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综合开发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建党显得十分兴奋。他表示,汽车工业,因其要素资源要求之高,涉及工业门类之广,产业链供应链之长,被誉为民用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凭借创新能力强、产业链供应链齐全、市场广阔等优势,深圳在新能源汽车技术革命中占据先机,但整车制造仍是一块短板,车企也面临扩充产能的紧迫任务。深汕入局新能源汽车,给产业带来施展拳脚的大空间、对外出口的桥头堡,为深圳攀峰新能源汽车产业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区科创经服局相关负责人向调研团队介绍,深汕持续推进“一主三辅”产业发展,目前已引进龙头企业比亚迪和超过20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包括京西重工、力劲科技、东风李尔等重点头部企业。“三辅”方面,在新型储能产业领域,新引进德方纳米、协鑫两家重大项目;在新材料产业领域,规划建设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目前已招商11家企业;在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领域,在鲘门高铁站片区规划2.46平方公里的产业聚集区,目前已引进鑫美、显控等机器人企业和深汕湾科技园、深汕锐博特创新产业园等4个平台项目。

在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建设现场,园区负责人告诉调研团队,这是深圳首个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粤港澳大湾区唯一的高端电子化学品专业园区,将补齐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供应链长期面临的短板,助力解决“中国芯”的“卡脖子”问题,同时也将有力促进深汕“一主三辅”产业发展。


越来越多企业、项目采取“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模式落户深汕。调研团队获悉,刚刚结束的2023深圳全球招商大会,深汕特别合作区成功签约中化工程、协鑫、德方纳米等11个项目,投资总额超400亿元。


同城、同质、同效——
奋力打造宜居宜业现代化滨海新区

40多年来,一条条鲜活的深圳经验从特区走向全国,持续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新时代,进一步增强特区辐射、带动效应,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圳责任在肩,使命光荣。


在深汕,是深圳。深汕的改革发展为后发区域对标特区建设发展提供借鉴,成为深圳经验对外辐射推广的靓丽窗口和有力跳板。深汕构建与深圳“同城同质同效”的社会治理体系,产业政策、基础设施全面对标特区,土地空间、人才服务、城乡发展凸显深汕特色,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人才、企业近悦远来,形成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高效互联的对外交通体系是深汕深度参与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支撑深汕辐射带动粤东地区发展的重要基础。五年来,深汕以特区标准不断完善立体交通体系,与深圳市区交通距离不断拉近。在鹏兴立交施工现场,调研团队远眺四面八方,看见路政机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紧锣密鼓编织的深汕路网已呈串珠成链之势。


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汕管理局二级调研员胡春雷介绍,深汕正积极打造“四港五站”“五铁五高”“五横六纵”的立体交通体系,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硬联通”与体制机制“软联通”齐头并进。


近期,深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喜讯频传,深汕大道、宜城大道等28条(段)联通深汕内部总长达74公里道路正式建成,广汕高铁开通运营,深汕高铁、深汕西高速改扩建工程加快建设。深汕高铁建成后,深汕特别合作区到深圳中心区仅需30分钟,到坪山只需10多分钟,深汕西高速改扩建工程明年完工后,深汕与深圳市区可实现90分钟快速互达。


广汕铁路深汕段。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戴晓蓉 刘羽洁 通讯员 叶群 周宁 摄


深汕特别合作区借鉴深圳以品质民生引才留人的经验,导入深圳优质的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资源。真金白银、真心实意的服务让群众在深汕建设发展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实现了实际管理人口的快速增长。


区公共事业局副局长蒋雨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深汕教育、医疗等重点民生领域支出持续提速,其中,教育支出同比增长530%,总投资97.3亿元建设9所新学校,9900个学位的深圳中学高中园预计明年投用,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逐渐改善,既有乡镇教育体系全面提标升级;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增长225%,总投资17亿元布局优质医疗资源,深汕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汕医院)即将投用。


住房保障方面,区住建水务局副局长周祥表示,目前,深汕总投资224亿元构建“双六十”住房保障体系,将确保保障房建筑面积占居住建筑面积达60%、保障房套数占居住住房套数达60%,“十四五”期间新增住房6万套,其中保障房4.4万套,满足20余万人安居乐业的住房需求。


营商环境法治化、可预期,深汕成为投资兴业乐土。今年11月施行的《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对营商环境作出专章规定,提出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空间。区组织人事局办公室主任冯书刚介绍,深汕扎实落实深圳市“助企行”,开展“我帮企业找市场”等专项活动,协助解决企业在审批、成本、用工、平台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不遗余力服务企业发展,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要素保障方面,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高标准规划、高质量统筹推进,迅速落实产业项目用地、用电、用水、用气、用网等需求,不断刷新签约到投产时间新纪录。


以产兴城、以城带乡、以工哺农——
产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实现共同富裕


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深圳唯一拥有大片农村的区域,是深圳推进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主阵地。


深汕特别合作区坚持探索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路径,一体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将乡镇的发展短板迅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


今年,到深汕体验“农家乐”,成为农文旅市场的热门话题。刘建党认为,旅游产业是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是综合性强的服务业之一,与农业、工业、体育、文化等多产业深度融合,能否发展起来,考验区域接待硬实力和软实力。深汕凭借出色旅游品质火出圈,美景、美食频频刷屏,印证了深汕乡村区域发展的底色。


深汕文旅资源家底丰厚,但过去,诸多优质景点“藏在深闺人未识”。如今,充分发挥特区要素和经验优势,吸引粤东乃至全国文旅开发资源,深汕以打造“五光十色”都市乡村示范带为抓手培育农文旅产业,使深汕魅力初露峥嵘。


赤石镇大安村就是其中的精品。通过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大安村既稳又活推进“三块地”改革,土地托管、连片流转为农文旅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引进广东润生有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该村开发出一整条优稀水果产业链。据公司总经理陈灵涛介绍,优稀水果产业链预计为村庄带来1.8亿元年产值,直接、间接创造工作岗位近200个,订单农业带动农户超200户,产业带动2910户。2022年,大安村入选农业农村部评定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并获评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休闲农业)。今年,位于该村的天子山农业公园与深汕其他4个景点组成的“生态艺术文化休闲游”特色线路,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精品景点线路推介。


独特文旅魅力,塑造山海运动优选地深汕品牌。今年,大量高规格文体旅游活动在深汕举办,2023年亚洲大洋洲方程式风筝板锦标赛、“深汕杯”中国桨板俱乐部联赛总决赛、第三届广东省马术节等文旅活动亮点纷呈。随着赛事、活动的举办,深汕同步配合招商引资推介,让这片产业热土被更多人了解和喜爱。


深汕文旅融合发展势头迅猛,知名度、显示度、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高,文旅经营主体不断壮大,精品文旅项目、活动次第落地,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的不断增加,为深汕优一产、强二产、旺三产提供了有力驱动和坚实支撑,让深汕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以产兴城、以城带乡、以工哺农,产城乡融合发展,农文旅的热火朝天,证明广阔的乡镇区域成为深汕发展待挖掘的富矿,也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底气。


距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心约30公里车程,汕尾市海丰县城西北部,配合深汕特别合作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深汕合作拓展区应运而生。与深圳实现招商引资、产业建设等整体谋划、一体推进,深汕合作拓展区用好用足深圳资源优势,成为“特区”带“老区”又一典范。


原汕尾与惠州在鹅埠镇存在争议“插花地”,深汕通过改革和发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释出1328亩产业发展“净地”,包括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在内多个产业项目陆续落地,带动深汕与周边兄弟区域共同驶上发展快车道。


改革红利共享,发展成果普惠,深汕发展的强势能,如今已经辐射到周边地区,带领着兄弟区域携手奔跑在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




前沿观察


汕特别合作区奏出大工业“交响曲”


大工业,看深汕。


今年5月,省委主要领导调研深汕特别合作区,提出“打造产业转移承载地、新引进重大产业项目目的地和粤东区域高质量发展孵化器”目标。


坚定发展大工业,是深汕使命所系,也是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不二法门。坚持制造业当家,积极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全产业链招引。截至目前,深汕特别合作区已引进产业项目总投资超980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3000亿元。其中不乏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集聚区等投资数百亿元的“巨无霸”。


保障重大项目落地,深汕特别合作区不断完善产业配套,落实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充分整合、优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环境,加速形成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充分释放重大项目引领带动作用,形成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生动局面,奏出雄壮、悦耳的大工业 “交响曲”。


小漠国际物流港:

厂港联动 助力万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南方有大港,前景无限量。


“去年12月23日,小漠国际物流港口岸通过开放验收,为国产新能源汽车出海开辟了新通道。今年,小漠港与深汕交通、科创经服等部门联动作战,陆续开通至波斯湾、东南亚、地中海等多条航线,同时争取国内多家头部车企滚装订单,持续刷新业务种类、数量纪录,仅用时10个月就实现了1万辆汽车滚装出口。”从深汕湾望向广袤无垠的太平洋,深圳港口集团小漠国际物流港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郭耀满怀希望也充满自豪地向调研采访团队介绍道。


“小漠港-地中海”新航线开航。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 通讯员 代芸 摄


拥有天然深水良港,小漠港成为深汕打造“一主三辅”产业格局,特别是孵化万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最突出优势。在比亚迪布局国内的各大生产基地中,深汕工业园是目前唯一实现厂港联动发展的基地。


厂港联动,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与小漠国际物流港仅一路之遥,一条联通厂港的通港大道已实现左幅全线贯通。高效、便捷、通达的厂港联动服务圈为企业降成本、提效率,形成产、运、销汽车全产业生态链。据预计,到2025年,小漠国际物流港将实现汽车外贸年运输量超过100万辆,汽车外贸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


“当前,小漠国际物流港常态化开展汽车外贸业务,助推国产汽车加速出海再创佳绩,助力深汕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强磁场,也为深圳加快打造国际航运中心、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两大战略目标贡献出深汕力量。”郭耀表示,小漠国际物流港还将重点发展智慧物流、无接触物流等新业态,联动产业端与物流端,力争成为深圳国际航运中心重要战略节点和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


今年1至10月,小漠港货物吞吐量超过100万吨,同比增长136.65%,创下新纪录。快速增长的稳定货源,折射深汕营商环境之优越,证明小漠国际物流港之便捷。作为深圳港未来“一体三翼”中的“东翼”港区,小漠国际物流港一期工程设计年吞吐量为450万吨,2个10万吨级泊位和1个5万吨级泊位投入运营,远景规划中,小漠国际物流港将建设49个泊位,年吞吐量达到7500万吨。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找准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深汕特别合作区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港口等综合优势,面向全国全球市场谋划推进发展,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物流业,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支点作用逐渐显现。


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

高效可靠的电能配套 撑起制造业发展脊梁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


“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接管深汕特别合作区供电业务五年间,先后建成投产110千伏金晟站、煊宇站,220千伏筑梦站,500千伏征程站,不仅改变了深汕电网结构单一薄弱的历史,更实现了深汕独立自主供电。”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工程部副总经理李福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两期项目累计用电已超1亿千瓦时,都得到了充分保障。现在可以自信地说,发展大工业,深汕粮草充足!


保障深汕电能供给意义重大,既要支撑当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集聚的需求,也要发挥起粤东送深电力的桥头堡作用,同时更要担负“碳达峰”“碳中和”先行探路的职责。以深汕为节点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更充分发挥现代化电网核心平台作用,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大力消纳可再生能源,为深圳高质量发展筑牢能源基础。


11月23日,深圳电网第300座变电站——500千伏征程站在深汕落成投产。这是南方电网首个采用调度一键顺控方式启动的500千伏变电站,将新增变电容量200万千伏安。征程站的投产大大保障了深汕供电可靠性。据介绍,深汕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大幅下降,从2018年的11.23小时/户降至今年10月的0.18小时/户,达到国内领先标准。未来,这一指标还有望进一步降低。


深汕将能源保障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推进,大项目需求在哪,哪里就有配套响应。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快速投产,迅速扩产,用电需求激增,为了服务产业需求,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投资1.3亿元,集结大兵团作战,采用多项先进技术快速建设110千伏煊宇站,仅用时7个月即建成投产,实现可供电最大总容量12.6万千伏安,预计能满足该项目未来5—10年发展需求。


深圳供电局从全局着眼电网建设,改变了深汕特别合作区长期单链式结构的网架薄弱问题。目前,深汕共有变电站7座,其中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4座,变电站容量由2018年19.15万千伏安增长至332.35万千伏安。


电引擎动能澎湃,深汕发展更上层楼。根据数据统计,今年前10月,深汕地区售电同比增长26.45%,位居全市各区之首。


深圳市好兄弟电子有限公司:

好声音深汕造 专精特新赛道走出“小巨人”


在深汕,有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一枝独秀,也有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百花齐放。优越的营商环境、齐备的产业配套、丰富的要素供给……深汕正成为企业家投资兴业的沃土。


“将企业迁入深汕,对好兄弟声学来说,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深圳市好兄弟电子有限公司(简称“好兄弟声学”)董事长助理刘隆瑰介绍,企业以代工起家,2017年扎根深汕后,获得了整合研发、制造、营销各环节的大空间、大平台,特别是在2021年7月,好兄弟声学迁入深汕特别合作区BBS科技文化产业园,在多个产品线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深受消费者欢迎,好兄弟声学也成功入选2022年深圳市级“专精特新”企业。


“过去要花四五万元,买许多设备才能组成的音响系统,现在用好兄弟产品,可能只需要1万元,设备也轻量化、便捷化了。这就是我们好兄弟声学自有品牌的产品特色,便捷、实惠、高科技。”好兄弟声学产品展厅里,刘隆瑰如数家珍。


今年5月,第七届深圳国际品牌周深汕特别合作区主题活动暨2023声学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深汕举办,千余名声学行业企业代表参会,携手共话声学产业高质量发展,好兄弟声学以东道主之姿大放异彩。大会上,好兄弟声学以跨界融合为理念,将声学技术、产品、方案与汽车、文旅、户外露营等跨界行业深度融合,推介了多款高品质创新产品,俨然成为行业内的“小巨人”。


声学行业作为创新要素高度集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深汕“一主三辅”的产业布局密切相关,有着广阔的融通上下、共享共建的发展前景。随着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落户深汕,好兄弟也在积极谋划融入产业链,寻求车内娱乐等新产品的研发。


日前,一首名为《我在深圳很想你》的原创歌曲在网络短视频平台走红。歌曲演唱者潇峰来自深汕特别合作区,是“好兄弟乐队”的主唱。好兄弟声学大力支持深汕本土音乐文化发展,助力乐队积极参加各类文娱活动。如今,深汕的夜间消费娱乐日益活络,各类促销活动的现场,总是能听到“好兄弟”激昂的歌声为奋斗着的深汕人加油打气。深汕与企业、人才双向奔赴,唱响精彩的“深汕好声音”。



深圳市显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耕深汕 智能制造生力军与新城共成长


走进深汕时尚品牌产业园,步入显控科技产品展厅,仿佛穿越来到未来世界的工厂,智能制造的精准高效令人惊叹。而驱动着各类自动化机器人的心脏,就诞生于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作为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显控科技专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客户提供领先、合理、完整的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在工业可视触摸控制产品人机界面、工业平板电脑等工业4.0关键产品领域,显控科技占据一席之地。


得益于“深圳研发+深汕生产”模式,自2019年落户深汕以来,显控科技厂房面积从4000平方米扩大到近两万平方米,产值更是每年保持30%左右增长。


今年8月,位于鲘门镇深汕湾机器人集聚区的智能自动化厂区(显控科技)破土动工。该项目总建筑面积58791.47平方米,将进行机器人产业以及工业自动化产业研发生产,主要生产制造HMI、PLC、运动控制器、伺服等产品,预计将于2025年3月建成,达产后产值可达15亿元。


谈及新园区的建设,显控科技生产运营总监林启平感慨深汕营商环境之优:“智能自动化厂区(显控科技)从规划、设计到报建一路绿灯通行,让我们投资建厂,心里‘稳稳的’。此外,在日常的生产中,深汕还贴心地为我们提供‘店小二’式服务,干部挂点为我们及时解决各类问题。”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们打造了一个由国内外一流高校的顶尖人才组成的核心研发团队。现在显控在深汕扩大产能,要把人才引入深汕,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留得下的环境。在这一点上,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和我们一同发力,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全面保障,为企业移产解决了后顾之忧。”林启平介绍,现在,显控的技术人才能够非常便捷地申请租住人才保障住房,孩子来深汕就读也与市区无缝衔接,很多人已经融入并喜欢上了这座现代化的滨海新区、产业新城、田园都市,这支智能制造领域的生力军正与新城共成长。




代表视角


深圳市人大代表王艳梅:

深企来深汕环境很适应


“目前,深圳面临着制造业空间资源紧缺的困境,而深汕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空间资源和生态环境,这是深汕吸引更多深圳优秀企业入驻,实现产业转移的一大优势。”调研中,深汕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让深圳市人大代表、深圳市南山科技事务所所长王艳梅记忆深刻。她认为,深汕标准化、定制化打造“平方公里级”高品质土地空间和“百万平方米级”高标准产业用房对企业有着巨大吸引力。


“深汕如今的营商环境、司法体系、惠企政策都与深圳一脉相承,深圳的企业来到深汕不存在任何的‘水土不服’。”在王艳梅看来,在管委会建立起的是与深圳同质同效的服务型政府,企业在深汕甚至能享受到更多的惠企政策,同时也完全不必担心营商环境与司法环境。


深汕坚持融湾融深一体化发展,不断完善立体交通体系和市政配套设施,王艳梅看来,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对企业的有序转移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一是医疗资源丰富,深汕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汕人民医院)正在全力建设;二是教育资源丰富,深职大深汕校区、深圳中学高中园、南外深汕西中心学校、百合外国语深汕高级中学,使深汕拥有强大的教育资源;还有就是小漠港的开通为深汕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提供了巨大的交通资源,我认为有以上这些优势,深汕肯定是深圳企业向外转移的首选。”




委员视角


深圳市政协委员宋斌:

营商环境与深圳“同城同质同效”


“我觉得目前深汕的营商环境是独一档的好,政府注重企业发展,我们在这基本上能够享受到‘保姆式’的服务,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找到相关负责人反映,并且能马上得到响应。”谈及深汕的营商环境,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显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斌如此评价。


作为来自企业界的政协委员,宋斌对深汕营商环境的进步有着切身的体验。在他看来,深汕已经初步形成了与深圳“同城同质同效”的营商环境,开展了一系列惠及企业的活动。“打造与深圳‘同城同质同效’营商环境、落实‘助企行’专项工作、开展‘我帮企业找市场、找资金’活动,这些都是在实实在在地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让企业在深汕得到更好的发展。”


宋斌认为深汕企业享有特区、老区政策叠加优势。“深汕企业除享受深圳市特区产业政策优惠之外,还能叠加享受‘老区’政策,以及享受深汕特别合作区促进企业发展相关的扶持政策。”


除了政策支持外,近年来,深汕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如火如荼,扎根深汕的企业和人才还可以享受到深圳标准的医疗、教育、住房、交通等民生服务。




专家观点


国家高端智库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副研究员刘建党:

蓄能深圳下一个黄金“四十年”


深汕小漠,这个基础薄弱的农渔乡镇,仅用一年多时间,摇身一变成为高端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深汕特别合作区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改革创新发展再创新的“深圳速度”,给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副研究员刘建党博士留下深刻印象。刘建党认为,站在深圳“巨人”的肩膀上,深汕有望在产业创新上取得更大成就,更好地服务深圳乃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深圳下一个“四十年”黄金发展蓄能。


刘建党指出,深汕特别合作区在建设世界级汽车制造城上拥有包括区位、港口、土地、生态、全产业链和营商环境等多重优势。“深汕可以接受深圳都市圈汽车产业链的全方位辐射,同时又可为汽车城提供平方公里级的载体平台,发展条件得天独厚。世界级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可以高起点引领汽车制造城建设,小漠国际物流港可以助力深圳汽车高效开拓海内外市场,前景不可估量。”


穿梭于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宏大而现代化的厂房,刘建党对于深汕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信心十足。他认为,深汕下一步可以持续挖掘综合优势,高起点吸引全球顶级科技企业和科技人才,积极对接深圳市乃至全球原创技术研究机构,吸引原创技术在合作区产业化,并通过打造第五代生态科技园区,招引全球原创技术研发团队和机构入驻,逐步打造原创技术和原创产业的策源地,进一步提升发展能级。



短评


为飞地经济提供“深汕样本”


■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赵鑫


眺望粤东“飞地”,“新深圳”蓄势待发——


进入深汕特别合作区,处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新城面貌日新月异,一幅宏伟蓝图徐徐展开。


近年来,深汕特别合作区不负所望,加速与深圳一体化发展,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打破行政壁垒,探索形成了“特别+合作”“田园+都市”“特区+老区”的实践经验,不仅实现了滩涂变良港、高楼代荒芜的蝶变,更丰富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模式路径,为飞地经济提供了“深汕样本”。


区域协调发展,关键在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深汕特别合作区致力于打造重大产业项目承载地、新引进重大项目目的地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孵化器、驱动器,强化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逐渐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以新型储能、新材料、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为辅的“一主三辅”产业发展布局,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成为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一张亮眼“名片”。


高质量发展没有休止符。深圳近日召开的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全面吹响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号角。新型工业化是国家战略所需,更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推进新型工业化,深汕特别合作区既有基础,更有机遇。“平方公里级”高品质土地空间和“百万平方米级”高标准产业用房,是深汕特别合作区的“硬家底”;深圳标准深圳质量的优质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是深汕特别合作区的“软实力”。目前,深圳特别合作区已经吸引了比亚迪等有实力有潜力的制造业企业,今后更是要让好项目“都能落地”。


2019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要“创新完善、探索推广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今年9月,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立法重点解决深汕的发展难题,加快补齐发展短板,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有力有效推进深汕改革探索,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经验。


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深圳践行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探索,“飞地模式”代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一种“新范式”。展望未来,深汕特别合作区要更有耐心,更具魄力,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加强与大湾区和粤东地区合作,相互赋能,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效能,写好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文章。


深汕大事记


●2008年10月,广东省经贸委发文同意,东莞大朗(海丰)产业转移工业园更名为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由深圳市政府和汕尾市政府共建。


●2011年2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发文批准,设立深汕特别合作区,赋予地级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委托深圳、汕尾共管。


●2013年8月8日,广东省政府研究决定,对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进一步强化深圳主导深汕特别合作区开发建设的思路,明确由深圳市主导合作区的经济管理和建设事务,由汕尾市和海丰县按属地管理,全权负责征地拆迁和社会事务。


●2017年9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发文明确,由深圳全面主导合作区经济社会事务,按照经济功能区架构推进建设。


●2018年12月,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揭牌。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要求“创新完善、探索推广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


2022年


●1月30日,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签约,该工业园一、二期总投资250亿元。


●4月1日,小漠国际物流港实现新能源汽车内贸首航,336辆新能源汽车搭乘滚装船运往上海。


●9月14日,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正式动工,深汕完成400余万方土方平整备,保障项目从签署协议到动工仅用时七个月。


●10月13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分中心落户深汕,全方位贯彻落实种业振兴与乡村全面振兴,为深圳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添砖加瓦。


●12月5日,深汕首个人才住房安居深乐花园开始配售,此次配售房源616套,均价8300元/平方米。


●12月23日,小漠国际物流港口岸查验配套设施顺利通过省口岸办口岸开放验收,正式成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


●12月24日,深汕粮食储备库项目开工,规划仓容75万吨,建成后将成为深圳仓量最大的粮食储备库之一。


●12月30日,深汕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汕医院)项目开工,将建设成为深汕特别合作区首个三级综合医院,实现深汕高规格、高水平、高质量医院“零”的突破。

2023年


●1月4日,小漠国际物流港正式开通“小漠港—中东波斯湾”汽车船班轮航线。


●6月,深汕特别合作区首宗集体留用地合作开发项目顺利成交,为盘活村集体留用地提供范本,助力集体经济强筋壮骨,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9月28日,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正式授牌,这是深圳首个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更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的高端电子化学品专业园区。


●11月1日,《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正式施行,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有力有效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改革探索,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经验。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王雯 三审 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