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改革开放篇③| 打卡深圳改革开放十大标志地 见证先行示范新气象新活力
深圳特区报
2023-08-26 07:20

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

正值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3周年,深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赓续并弘扬特区精神,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重燃改革开放之初的激情,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深圳市委宣传部组织策划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第二季“改革开放篇”主题宣传活动加快推进。本报特别策划“走进深圳十个改革开放地标”专题报道,派出记者,连日来分兵多路,前往蛇口、前海、莲花山、拓荒牛雕塑、国贸大厦、深交所、罗湖桥、渔民村、北站社区、南岭村等地标采访,重温深圳经济特区当年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激情岁月,感受新征程先行示范区建设火热景象。

经过40多年的发展,深圳已从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创造了“深圳奇迹”。

所有改革开放的烙印,早已深刻在深圳的城市记忆,激励大家一路前行。眼下,全市上下跑起来、抢时间、争一流,鹏城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01

蛇口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8月的深圳,依然骄阳似火。蛇口工业一路与南海大道交叉口的一角,时间广场静处时光之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十个烫金大字面向奔流不息的车流人群。

标语牌下,不同颜色的绿植排列成波轮状,仿佛从历史深处激荡出的涟漪,散播质朴而强大的力量。

▲蛇口“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

“第一次接触‘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口号,还是在我青少年读书时期。”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王腾告诉记者,这一标语朴实无华,但掷地有声,即使在他成长和就学的河南安阳,也广为流传。

1979年7月8日,蛇口工业区“开山第一炮”如同一声春雷炸响神州,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华章,率先打破“大锅饭”,迸发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呐喊,以思想大解放,催动生产力大解放。

蛇口试管,深圳奇迹。正是在改革创新活力的激励下,全国各地创业者、打工者纷纷来到蛇口、来到深圳,成就一个个深圳速度和奇迹,种下现代企业家精神的种子;“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为天下先”理念,成了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时代强音;蛇口工业区孕育的一批企业——中国平安、招商银行、万科、华为,纷纷跻身世界500强。

正是在“蛇口模式”的召唤下,王腾大学毕业后来到深圳工作。“每每经过蛇口时间广场,都为其经年不变、勉励人心的魅力所震撼。”王腾说,这句口号代表着深圳的核心精神,精进、务实、成事、做时间的朋友。

越是壮阔的征程,越需要改革开路,越需要创新引领。当年的蛇口开山炮声犹然在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依然激励人心,蛇口工业区早已实现华丽转身,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挺进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海洋经济、数字经济……融入更广袤的全球经济大潮,助力深圳“双区”建设。

02

前海石

见证一张白纸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

深圳湾畔,天朗气清。沿江高速北侧,前海石公园内,屹立着寓意“扬帆启航”的前海石,石上镌刻的“前海”二字遒劲有力,吸引全国各地访客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合影。

▲前海石

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前海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级战略平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来到前海、来到深圳,向世界发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召。

对工匠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招俊健和前海随身宝(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郭玮强来说,每次来到前海石,回想起2018年在这里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情景,他们总是倍感温暖。

“5年来,作为前海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的受益者,我们的产品品类和功能不断丰富,实现深度交互和应用场景突破,并打开国际市场,产品远销美国、马来西亚等地。”招俊健告诉记者。

“前海是香港青年内地创业的第一站,我一直坚定地在前海创业发展。”如今,郭玮强创办的企业已完成三轮融资,估值1.8亿元。他说,从白手起家到小有成绩,他想通过自身的发展经历,为更多来深创业的香港青年提供帮助,助力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大湾区。现在,郭玮强每周往返深港三四次,经常带家人、朋友到前海石公园散步。“未来,我将继续扎根前海,奔赴更美好的未来。”

现在的前海,早已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一座座高楼拔节生长,一个个项目相继落地,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浓缩最精华的核心引擎。

03

拓荒牛雕塑

激励特区建设者弘扬拓荒牛精神


一头健壮的牛,头抵向地面,四脚用力后蹬,竭尽全力向前,将一块腐朽的树根连根拔起。

在车水马龙的深南大道旁,这座深圳人最熟悉的拓荒牛雕塑,静静矗立在深圳市委大院门前广场上,见证着深圳这座改革开放城市创造的发展奇迹。

▲拓荒牛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初落成的拓荒牛雕塑,是深圳这座城市的重要地标,一如它所象征的拓荒牛精神,早已融入城市的血脉中。

深圳经济特区初期建设者秉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精神,以拓荒牛的姿态推进改革开放进程。43年间,这座城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2.7亿元增至2022年的3.24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居全国城市前三、亚洲城市第四,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肩负新使命的深圳在更高起点上再出发,提出要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赓续并发扬特区精神,深化深层次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这头牛今天仍是所有特区建设者心中的精神图腾。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无人区,更需要勇于破难题、闯难关的智慧和勇气,需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高改革综合效能。”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副院长、教授陈家喜说,今天的深圳,要继续传承和弘扬拓荒牛精神,永远做改革促进派和实干家。

04

北站社区

小社区大治理

自助图书馆内书香飘溢,新时代大讲堂里亲子活动其乐融融,琴乐室里老年朋友怡然自得,儿童之家里小朋友尽情嬉戏……走进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幅居民安居乐业、邻里守望相助的幸福画卷铺展开来。

▲北站社区

北站社区面积4.2平方公里,居民7.2万多人。从10多年前的偏远社区到如今热闹繁华的都市核心片区,这里堪称深圳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社区连着千家万户,要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北站社区党委书记郑阳介绍,北站社区牢记嘱托,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让党组织成为基层治理的“主心骨”。

如今,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已设置社区24小时图书馆、新时代大讲堂、长者服务站、儿童之家、党史展览馆、健身中心、漫漫听书区、沉浸学习区等41个功能室。这座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已然成为一座服务贴心、人气聚集、资源共享的“惠民综合体”。

北站社区坚持大抓基层、大抓支部,把组织体系的“根”扎得更深,推动支部建在小区、城中村、社会组织等领域。北站社区党组织从成立时12人的“小支部”,发展为管理15个党支部、351名党员的“大党委”。

党群一心,共话社区家常,在北站社区,“小方桌”上搭建起了“大平台”。通过居民议事会、专家参事会、党员群众共享会“一社三会”平台,社区制定“北站社区议事十条”,大家的事都是围坐在小方桌旁协商解决。


05

罗湖口岸

连接深港通往全世界

广深铁路东端,深圳河上,静静地卧着一座钢铁桥梁——罗湖桥。这座长度仅有30多米的桥,不仅是深圳与香港之间的纽带,也是中国内地通往世界的窗口。

▲罗湖口岸

今年59岁的吴燕霞1982年就来到这里,成为一名边防警察,亲历着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多年来的沧桑巨变。

上世纪80年代初,罗湖桥上摩肩接踵,旅客查验还是传统的人工验放。“快的话,旅客20分钟就可以通关,遇到特殊情况则需要1个多小时。”吴燕霞说,随着科技设备的投入,通关速度缓慢早已成为历史。在罗湖口岸启用内地第一套边防检查计算机查验系统、设置双色分流导视区和蓝色提速线、提供深港学童集中验放免排服务……一系列便民举措加速深港融合,通关达到秒级验放。上世纪80年代初新建的罗湖口岸年设计客流量2800万,如今每年通关约8000万人次。

“在改革开放前,深圳河上仅有一座罗湖桥连接深港。”吴燕霞说,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客流增长了,深圳河上的“桥”也越建越多。1985年动工修建的皇岗口岸,是深港之间首个全天候开放的口岸。随着深港合作更加频密,深圳湾口岸、福田口岸、莲塘口岸等陆路口岸先后开通运营;2018年9月投入运营的广深港高铁,成为深圳河下连接深港的大动脉。目前,深圳一类口岸数量已达16个。

今年1月8日起,深港口岸逐步恢复正常通关,沉寂近3年的罗湖桥重现车水马龙景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深港之间,一座座“罗湖桥”,日均迎客36万人次,为深港合作注入澎湃动能。

06

深交所

探路资本市场结出累累硕果

从最初的“老五股”到超过2800家上市公司、逾32万亿元总市值,从单一封闭的市场到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实现双向对外开放……30多年来,深圳证券交易所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由量变走向质变,向着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的目标不断迈进。

“深发展”“深万科”“深金田”“深安达”和“深原野”是深圳老一辈股民熟知的“老五股”,也是深交所1990年12月1日开始营业后挂牌上市的第一批股票。

▲深交所

作为深交所早期的理论专家和专家组组长,曾任深交所第一任副总经理的禹国刚回忆说,那时候深交所的交易大厅位于深圳国际信托大厦15楼,在开业当天9时整,新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声交易钟声响起,穿着“红马甲”和“蓝马甲”的工作人员迅速投入工作,深交所就这样诞生了。

“深交所开张首日只开了半天市,实现5笔交易,都来自安达股票,成交了8000股。虽然只是起步,深交所成为了新中国第一家集中交易的证券交易所,这是深圳进行的大胆探索,揭开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辉煌篇章。”禹国刚说。

一系列改革创新,在这里发生。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开板,深交所建立起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正式启动,深交所与港交所实现互联互通;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实施,A股注册制第一次迈进存量市场;今年4月10日,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登台亮相”,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自此全面落地。

走进如今深交所8楼宽敞明亮的交易大厅,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家上市敲钟。今年共有105家企业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深交所累计上市企业超过2800家。创业板支持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做优做强,截至8月23日,深圳市创业板上市公司157家,占板块总公司数量的12%,其中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59家。

07

莲花山

“城市会客厅”迎八方来客


站在莲花山公园山顶广场眺望,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摩天高楼,勾画出深圳这座现代化大都市亮丽的天际线,葱茏的草木与蔚蓝的天空交织出一幅生态宜居城市优美的画卷。

▲莲花山

43载春秋,莲花山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奔跑之姿,见证着南海之滨上演的举世瞩目的“深圳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来到莲花山公园。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莲花山公园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并在山顶广场后面开阔草地上亲手种植一棵高山榕。2020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当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莲花山公园。

十年树木。当时种下的高山榕约2米,如今高达13米,冠幅约14米,根深叶茂、枝繁如盖,成为莲花山公园的一道风景。

时任深圳市莲花山公园管理处主任杨义标至今仍清晰记得当年的场景。他深有感触地说:“习近平总书记种下的是常青树,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树’‘希望树’!”

“每逢重要节点,很多市民、游客特意来到莲花山公园,登上山顶广场,感受改革开放新发展新成就。”现任莲花山公园园长文波感慨地说,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景观,莲花山公园被誉为深圳的“城市会客厅”。

莲花山上,人们感悟改革创新的精神;莲花山下,深圳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08

渔民村

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幸福的生活


走进渔民村,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总长350米的文化长廊。这里一头连着村口,一头连着村史馆,28幅浮雕生动记载着渔民村的发展轨迹。村史馆里,老照片、老报纸、老物件,承载渔村人记忆、情感的同时,诉说着渔民村和改革开放的故事。

▲渔民村

全国首个“万元户村”、全国第一批村办股份制公司、深圳首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从逐水飘零的“水流柴”,到改革开放的“万元户村”,再到如今走上先行示范社区的新征程,曾经的小渔村,已成为干净整洁、配套设施齐全的现代化新型社区。

2019年,深圳市首个多功能、复合型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这里建成,集合“党建、政务、医疗、养老、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可实现431项政务服务一站通办。原本分散在各处的社区党员活动中心、社康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书吧等阵地资源得以升级整合,让群众业余时间“有去处”。

罗湖区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颂球介绍,近年来,渔民村牢记嘱托,坚持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幸福的生活,陆续建成文化长廊、村史馆、文化室、文化广场,成为了社区人气打卡地。同时,村民组建粤剧团、歌舞队,充分利用文化广场的活动空间,举办各类文娱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09

南岭村

致富思源 富而思进

前不久,“市区国企+社区集体股份合作公司”联合筹设的深创投龙岗创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落地,总规模5.05亿元。其中,南岭村等16家股份合作公司出资4.05亿元,占比超80%。

▲南岭村

南岭股份合作公司党委书记张育彪表示,村集体参与创业投资、“‘种’高科技公司”,是未来发展之路。“南岭村做创投,目的是投资持有一批优质高科技企业的股权,实现集体经济转型升级。”

南岭村是深圳农村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巨变的缩影。设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4楼的致富思源展览馆展现了这片土地40多年的沧桑巨变。南岭村将“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观念根植在文化中,刻进骨子里,努力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不断超越自我。

改革开放前,南岭村房屋破旧、道路坑洼泥泞,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1979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老书记张伟基紧跟时代步伐,带领南岭村一马当先,率先引进了深圳最早的一批内联企业。

张育彪说,近年来,南岭村紧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努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从工业经济迈向创新经济,向科技要未来,向创新要效益。

目前,南岭村已组建全国第一家社区经济创投平台、成立深圳集体经济的首支科技产业投资基金;打造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创新创业资源的科技创业园区……短短几年间,南岭村多个早期投资项目的估值实现了十倍以上增长。

10

国贸大厦

“三天一层楼”创造深圳速度


在罗湖区人民南路商圈,从地铁1号线国贸站C出口出站,就进入一幢大楼的四层挑高首层大堂,里面空间开阔,银行、餐厅、咖啡厅遍布,人气兴旺。这幢大楼,就是驰名中外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

▲国贸大厦

上世纪80年代,国贸大厦创造了3天建成一层楼的建筑史上的新纪录。从此,“3天一层楼”口号开始享誉中外,国贸大厦成为“深圳速度”的起点,也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4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大工地,如今已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变化之大不由让人感叹。”曾亲身参与国贸大厦建设的中建钢构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全国劳动模范陆建新介绍说,那时候我国高层施工还处于摸索阶段。

当时国贸大厦创新采用滑模施工技术,创造了3天一个结构层的施工速度,160米高的国贸大厦是中国第一栋超高层建筑,在长达十年里一直占据着“全国第一高楼”的位置。

“‘深圳速度’的背后,是技术创新驱动。”陆建新表示,如今我国的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已达世界领先水平,继国贸大厦后,地王大厦、京基100、平安金融中心等超高层楼宇相继拔地而起,不断刷新城市天际线,见证着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历程,也在标记着城市发展的速度与高度。

采写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沈勇 吴徐美 林清容 杨丽萍 窦延文 熊子恒 杨明铭 任琦 赵新明 范慧如 戚金城

手绘图 | 深圳特区报首席编辑 冯大美

(原标题《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改革开放篇③| 打卡深圳改革开放十大标志地 见证先行示范新气象新活力》)

编辑 张玉洁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刘一平

(作者:深圳特区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