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优质创新企业发展创造更多机会,深圳“硬科技”企业受资本青睐

深圳特区报记者 熊子恒
07:3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今年上半年,A股共有51家企业完成IPO,合计募资逾373亿元,新股发行市场明显回暖。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深入推进,更多尚未盈利却具备高成长潜力的企业也有望叩开上市大门。深圳作为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聚集地,“硬科技”企业迎来了登陆资本市场,走上发展快车道的良机。

上半年4家深企登陆A股

日均成交额维持在万亿元之上,市场交投表现活跃;支持科技创新企业上市融资,政策支撑力度明显。随着市场与政策两端发力,新股发行逐步进入常态化轨道。今年上半年,A股新股发行和募集资金额都出现了同比两位数增长。

按照行业类别来看,51家IPO企业高科技特征明显。其中,制造业企业数量占比保持领先,集中于汽车、电子、电力设备等行业;TMT行业(科技、传媒和电信)位居第二。所在地域上,广东企业占据10家,其中有4家来自深圳。

这些深圳企业均处于成长势头向好的新兴产业,以高科技含量、稳健向上的基本面为主要特征。

影石创新首发融资19.38亿元,是今年上半年A股的第三大IPO。这家企业全景相机全球市占率全球第一,2022年至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超过57%。

优优绿能是国内头部充电模块供应商,为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设备提供核心部件,2024年实现营收14.97亿元,2021年至2023年期间,研发复合增长率超90%。

首航新能和矽电股份分别是光伏与储能产业、半导体测试设备领域的头部玩家,重视研发投入,坐拥核心技术稳步提升市场份额。

自上市后经过二级市场博弈,4家深企均实现估值提升。以资本市场为平台,它们迎来更多资本运作机会,有望进一步发展壮大。

提升包容性创造更多融资机遇

为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企业上市发行,监管层推出实招,提升资本市场对未盈利企业的包容性。

科创板与创业板迎来深化改革机遇。前者将设置科创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的第五套上市标准;后者也将启用第三套上市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深圳大普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普微)成为了试饮“头啖汤”的企业。近日,大普微提交首发上市申请,成为创业板首家获受理的未盈利企业。在2022年-2024年期间,这家公司营收连续增长,尽管亏损逐年收窄但最近一年的净利润仍未能转正。

招股书显示,该公司主要从事数据中心企业级固态硬盘产品的研发和销售,拥有自主研发主控芯片、固件算法和量产能力。作为创新型企业,大普微具备高研发特征,最近3年累计研发费用合计为7.37亿元,占累计营业收入比例逾36%。

“资本市场对未盈利企业打开大门,为优质创新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机会。A股市场也将走向活跃,有力促进科技、资本、产业良性循环。”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华南区上市业务合伙人彭金勇说。

科创企业发展按下“快进键”

目前,沪深北三大交易所正在为审核企业的上市申请忙个不停。今年上半年,共有177家企业的上市申请获得受理,比去年同期激增4.5倍。其中,申请北交所上市的企业最多,达到115家。

依托IPO平稳有序且包容性十足的资本市场,掌握“硬科技”实力的深圳科创企业迎来发展良机。

“深圳企业创新功底扎实,而培育一个高科技潜在项目,往往需要花费数十年时间的投入。通过开放包容的资本市场获得融资支持,这些项目能够更顺利地走向产业化,最终转化为领先优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凌曲说,深圳的创投风投资源丰富,企业获得更多的上市机会也会催生一级市场投资热潮,引导金融资本支持深圳新兴领域的创新创业。

2024年,深圳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总数达1025家,增量居全国第一、总量居全国第二,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余凌曲表示,随着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这些企业投研发的信心就更足了,“硬科技”成果也将更深入地融入产业发展中,释放出更多新质生产力。

编辑 王雯 审读 李璐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熊子恒)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