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航局发布新规: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新规落地之后,网友纷纷吐槽。
从新规发布到实施的缓冲期太短,查验标准细节不明引起旅客为难,召回充电宝“寄回难”,强制3C认证之前购买的充电宝被“误伤”等等,都是充电宝消费者的痛点。
鉴于高空飞行环境的高风险性以及一旦出事的后果严重性,新规的缓冲期较短并不算突兀。但正如新规出台是为了旅客的安全着想,新规的执行也同样需要释放出善意,多想想如何便民利民。
不妨反问一下,机场安检口出现“成筐的充电宝”,这种现象能否避免?如果航空公司提前以短信通知等方式,将新规精准告知已预订机票的旅客,让旅客有充足时间处理不合规充电宝,这种现象的上演“大可不必”。
对于被拦住的“问题充电宝”,机场可以优化暂存服务,延长免费暂存时长,方便旅客取回,对于旅客放弃的充电宝也应有更妥善的回收处理方案,而不致引发“被机场拦截充电宝流向二手平台”的传闻。
针对因新规造成经济损失的旅客,民航部门可以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等方面,将其纳入以旧换新政策实施范围,或者推动商家给予一定补偿。
民航、机场、市场监管等方面只有将网友的“槽点”变成服务发力点,才不会让人感到新规来得太急太猛太“伤人”,从而增进广大旅客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报道
华强北连夜换货!民航新规后,充电宝产业链上演“极限操作”丨有料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张蕾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张颖